Translate

2016年12月23日星期五

「一二.三」事件主要發生部分地點

澳門「一二.三」事件主要發生地點,主要在澳門半島和當時還是島嶼的氹仔島。由於時間的流逝,還有時代的變遷,一些「一二.三」事件主要發生地點附近景色已面目全非,不過幸運的是一些地點仍然安然無恙。
  
  氹仔島主要發生「一二.三」事件部分地點,有兩個地方。首先就是氹仔坊眾學校原址。該校在一九六六年四月租到氹仔施督憲正街四、六、八號屋宇。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十五日,由於在氹仔興建坊眾學校的工程受阻,澳門治安警察與在場同是華人的工人之間發生強烈對峙。最終四十人(有說三十四人)受傷,六十四人被捕。被捕人士有《澳門日報》的記者。氹仔坊眾學校原址保存安好,直至現時改為熊貓葡國餐廳。

  氹仔坊眾學校原址因其歷史重要性,理應保留作為澳門「一二.三」事件的紀念博物館。這是因為讓更多人認識「一二.三」事件,舉辦座談會和出版有關書籍是不足夠,理應在事發地點設立紀念館,陳列這件事件有關史料文物。讓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認識這段歷史。

  其次就是海島市市政廳原址。海島市市政廳原址位於氹仔告利雅施利華街,一九二0年始建氹仔公署,澳門回歸後改建為路氹歷史博物館。氹仔街坊代表阮子榮、馮石和廣元堂東主彭元浩等三人在一九六六年四月到海島市政廳見海島市行政局局長巴路士,去反映申請因辦學所需擴充校舍而擬進行修建問題。

  本人去過路氹歷史博物館,記得這個博物館展出有關海島市市政廳與「一二.三」事件的有關史料不多。在暫時未有「一二.三」事件紀念館的情況下,應該更好使用有關展出空間,展出有關「一二.三」事件的史料文物。因為「一二.三」事件與氹仔的歷史也密切有關。

  澳門半島主要發生「一二.三」事件部分地點,主要分佈在澳門半島中部和西南部一帶。當年「一二.三」事件衝突最嚴重的地方,應該是在新馬路的市政廳到澳督府一帶。部分地點有位於澳門議事亭前地的澳門中華總商會會址原址(事件中曾經舉行會議和祝捷大會地方)、澳門市政廳原址(事件中遭群眾破壞,後修復)、仁慈堂(事件中遭群眾破壞,後修復)、美士基打銅像(事件中被拉下)。

  另外則有鏡湖醫院(事件中傷者治療地方)、澳督府原址(事件中警民衝突地方)、歐維治像(事件中遭群眾破壞,後修復)、綠邨電台原址(事件中曾進行徹夜廣播)、白鴿巢公園(事件中遭群眾破壞,後修復)、澳門新西洋墳場(事件中有「一二.三」事件死難者安葬在此)、澳門工團總會原會址(事件後被澳葡政府封閉,地點現已不存在)、《澳門日報》下環原社址(地點現已不存在)、國父紀念館(事件後唯一升中華民國國旗地方)、南灣工人體育場原址(事件中曾經舉行聲討和祝捷大會地方)。

  這些澳門半島主要發生「一二.三」事件部分地點,令人感到可惜的是一些建築物不再存在,這是因為人為的因素。一些歷史建築是值得保留的,例如澳門工團總會原會址,雖然是當時親台社團的會址,可是都是澳門近現代歷史見證的地方。其實如果建築沒有大型變動的話,可以留作澳門與台灣關係博物館。又例如《澳門日報》下環原社址,可以見證當年報業發展地方。其實如果建築沒有大型變動的話,可以留作澳門報業博物館,可惜事與願違。

  除此之外,中國大陸也有主要發生「一二.三」事件部分地點。部分地點有珠海前山合羅山墳場、珠海夏灣炮臺仔、珠海拱北、中山石岐。還有中國其他地方聲援活動的地點,本文不作詳述。珠海前山合羅山墳場是珠海一個民間墳場,有「一二.三」事件死難者安葬在此。珠海夏灣炮臺仔,現時為珠海的一個公園,名為炮臺山公園,山上有一座望澳亭。在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約有一千五百名澳門市民到珠海夏灣炮臺仔參加「珠海縣各界人民支持澳門同胞反迫害鬥爭大會」,珠海縣長容文達致詞。至於珠海拱北和中山石岐,曾經是澳葡政府與廣東省外事處談判、遞交答覆書地方。澳門同胞與珠海縣軍民慶祝反對澳葡迫害鬥爭勝利大會也曾在一九六七年一月三十一日於珠海縣拱北舉行。以上這些活動,可見中國大陸同胞對澳門同胞的關注。這是其中由於民族情感的影響,同時也有「文化大革命」的影響。
  
(紀念一二三事件五十周年 之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