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1年3月19日星期五

已消失的澳門海島

       


     因地理因素和人為填海造地因素,許多澳門海島而消失在世上。現在澳門半島地區原有七個海島,包括澳門島、青洲島、馬交石、檳榔石、蟾蜍石、蝦蟆石、十字石。澳門半島在數千年前為萬山群島一部份的海上小島(澳門島),其後由於地理因素,在珠江口西側泥沙而令珠海和澳門之間形成一連島沙洲(現址位於今日的關閘),澳門島才開始與中國大陸相連,加上多年的填海才形成今日的澳門半島。


       現時青洲原為位於澳門半島西北的一個海上小島。澳門工務司羅利老(Adolpho Ferreira de Loureiro)在1887年2月16日擬定由沙梨頭至青洲,由青洲起至關閘馬路填築兩條石砌之間範圍內的填海工程計劃,以便浚深澳門埠內海道。工程預算總計30萬元。澳門總督布渣頒布第146號訓令,為了配合澳門半島的發展,在1890年10月27日決定建築一長堤,連接青洲與澳門,同時青洲亦可作為船只之停泊處,工程預算23800澳門元,施工期兩年。工程完成後,命名為 「青洲大馬路」,葡文名為「博爾劄參政大馬路」(Avenida do Conselheiro Boria)。使之青洲與澳門半島連成一體。


       在澳門半島附近曾經也出現馬交石、檳榔石、蟾蜍石、蝦蟆石、十字石。除馬交石之外,檳榔石、蟾蜍石、蝦蟆石、十字石都遭遇湮沒的命運。民國大馬路20號至22號豪宅前面湖面中現在還隱約見蟾蜍石。馬交石位於澳門半島東北角,是獨立在海上的石頭,島上建有天后古廟,由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填海造地工程,現已與澳門半島連成一體。


      參考1912年由澳門地圖委員會製作及出版一套共5張的地圖冊《1912年澳門地域圖》所見,現在氹仔地區原有四個海島,包括大氹島、小氹島、石島、一粒米。氹仔原本是兩個隔海對望的大氹島、小氹島,由於填海造地工程在1927年而連成一體。原本位於大氹島西南方的石島(葡萄牙語:ILHA DA PEDRA),由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填海造地工程,現已與氹仔連成一體。原本位於雞頸山對開的一粒米基本上是個石島,現已隨着澳門國際機場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興建而消失。


     現在路環地區原有兩個海島,包括路環島、大洲。路環島原為與氹仔島隔海對望的一個海上小島。氹仔和路環之間長2200米、寬7米的路氹連貫公路(葡萄牙語:Estrada do Istmo)在1963年5月動工,1968年5月28日完成,1969年秋正式通車。氹仔和路環從此連成一體。加上氹仔和路環之間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大量填海造地,氹仔島和路環島已消失,從而成為一個還沒有命名的島嶼。


       大洲原本位於路環東北海面。參考1912年由澳門地圖委員會製作及出版一套共5張的地圖冊《1912年澳門地域圖》所見,大洲歷史上曾經名為麻瘋島(葡萄牙語:Ilheu das Lazaras)。由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填海造地工程,現已與路環相連成一體。


參考資料: 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地圖繪製暨地籍局,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黃就順: 《澳門地理》,李業飛:煙雨青洲四百年,張卓夫: 《澳門半島石景》,陳澤成: 《城市印記 澳門檔案館館藏地圖精選》,梅士敏:《澳門填海史話》,《澳門日報》1983.2.1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