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1年4月15日星期五

新加坡華語的未來

  新加坡,這個擁有花園城市之稱的國度,是世界上唯一以華人占絕大多數的國家。宣佈推行雙語政策以來,讓華語仍然是新加坡國內相當普及的語言。新加坡華語具有本身的特色,而有別於普通話。可是,未來的新加坡華人仍然會懂得講華語嗎?

新加坡《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吳元華曾在《務實的決策——人民行動黨與政府的華文政策研究 1954·1965》的文章中引述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資政在新加坡美國人協會的宴會上發表演說時指出:「我是新加坡華人,但不是中國人,正如愛爾蘭後裔的甘迺迪總統不是愛爾蘭人、艾森豪總統不是日爾曼人或羅斯福總統不是愛爾蘭人一樣。假以時日,世人將知道,新加坡姓李、姓杜、姓吳、姓王、姓楊、姓林的華人雖然外貌像中國人,並且說華族語言,但是他們都不同于中國人。他們是華族,並且不會因此而感到不好意思。最重要的是:他們心裏想的是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的利益,並非中國和中國人的利益。」從以上引述李光耀資政講話可以看出,部份新加坡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也承認他們從不關心中國的利益,對華語也沒有特別的重視。這就是說擁有華族血統的海外華人,承認和關心所屬國籍的身份與利益居多,不過也有部份的例外。其實海外華人是不是中國人的爭論絕不重要,最重要不要讓華語消失是每一個華人的責任。

雖然筆者往新加坡旅遊觀察發現,當地的華語仍然是相當普及。華語招牌在許多地方林立、餐館和購物點等仍可以華語作答、不同媒體仍以華語作主要媒介。不過記得那個新加坡導遊對華語一點也不會,只會懂得粵語為旅遊團友介紹新加坡的特色。最令人驚訝的是新加坡《聯合早報》曾報導以下新聞:「講華語運動的調查就發現:講華語的家庭自1990年的70%一路下滑,到現在只剩40%的家庭仍以華語作為主要用語,反之,講英語的家庭卻從當年的26%增至今年的60%。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這一年一度的講華語運動熱烈推動和政府的不斷鼓勵,新加坡的華文怕早已消聲滅跡了。我新近看到的一件事就很能反映新加坡人對華文的真實心態:不久前參加聖淘沙環球度假村的一個建築研討會,業主和設計代表先用英文發了言,最後是主承包商:一家中國公司總經理的發言,他的華語發言簡單明瞭,卻在發言後引起了一片輕微的嬉笑聲,會後一位新加坡朋友也不屑地對筆者說:看看他們的素質!」筆者覺得講華語沒有那麼可笑之處,也覺得新加坡的華語危機越來越嚴重,甚至有「絕種」和地位被取代的危險。 

李光耀資政曾表示「如果新加坡華人失去講華語的環境,今後要再造同樣的環境將極為困難。他們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和公共場合講華語,讓全體新加坡華人能生活在講華語的環境之中。」筆者認為英文成為新加坡第一語文之後,就大範圍內削弱了華語普及性,推行雙語政策的作用也不是太大。現在最主要的辦法,就是要從娃娃捉起,讓娃娃明白學以致用的道理,也讓娃娃明白學華語意義不比英語差。懂華語和英語的人,比只懂說英語的人更優秀。最主要希望新加坡政府,永遠記住不要忽略英語的基礎上,更不能忽略保留和推廣華語的重要性。另外,希望移居海外的華人及其後裔,或許你們特別討厭中國也好,也千萬不要忘記它一直是你的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