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1年7月20日星期三

《七一上街圖》畫評

  最近非常高興,筆者收到朋友贈送了一份禮物,就是由香港 民間人權陣線仿效《清明上河圖》,體現香港示威與政治文化的創意作品《七一上街圖》。 雖然《七一上街圖》的創作規模,不能和《清明上河圖》作類比,但創意絕不比《清明上河圖》遜色。在《七一上街圖》上的《古有清明上河圖,今有七一上街圖》 文章所說「一千年前,北宋翰林畫家張擇端繪畫了《清明上河圖》。圖中描繪了開封汴京的庶民百態及經濟活動。畫卷由靜謐的農舍郊區,慢慢深入到當時世上最繁 榮的城市,描繪了汴京其門若市、熙來攘往的景象,囊括社會多元面向。 市民在社會運動之中展現的訴求,也許是簡單的口號;又或是令人會心微笑的「食字」、打油詩、漫畫、繪圖;有時會利用日常物件製作別具匠心的模型道具,令社 會議題取得傳媒的注意;有時亦會埋身肉搏,以行為藝術、對峙、衝擊、直接以身體演示訊息等,為活潑生動的民間運動留下印記。民陣今年製作《七一上街圖》, 正是連結民眾運動和庶民生活,百花齊放的共通點。作為一份文化紀錄,遊行路上的多元展示、民眾運動的事發地點、集體回憶的牽繫之處、社區規劃的合作嘗試、 不同組織的攜手同心,就在此百川匯流。回望以往,我們的步伐未曾凌亂;今年七一,我們每一步都是重喚記憶的感召;每一步,都是開拓未來的可能。」筆者從 《七一上街圖》上的文章《古有清明上河圖,今有七一上街圖》感受到,它是以淺白易懂的三段文字告訴大家原作者創作《七一上街圖》的緣由,也感受到香港人在 政治以及諷刺題材的創作方面突破前人之餘,更比以往進步許多。

   《七一上街圖》以香港島地圖為背景,從許多香港人在七一回 歸日上街路線為出發點,紀錄許多民生百態,例如基督徒舉行七一祈禱會、武打高手「拳打小圈子 選舉、腳踢功能組別」、塗鴉少女塗鴉艾未未畫像等。同時也諷刺許多香港政府官員,例如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本來想「派錢平民憤」,廣大香港市民卻「街照 上」等。因此筆者感覺《七一上街圖》是以漫畫形式反映民生百態和諷刺政府的紀實作品。雖然作品的力度主要集中於人物表現上,對建築和山水部分卻被簡單化甚 至省略,也破壞不了《七一上街圖》本身精細嚴謹的繪畫形象。另外《七一上街圖》畫中人物很神似之餘,每個人的表情和衣著都是不同,因此看出原作者十分講究 非單一化的繪畫技巧來創作。所以可以看出創作規模較大的繪畫,不要過分單一化。單一化的創作,讓人感覺一點趣味都沒有,也就吸引不了欣賞者去觀看。不過也 不能過分繁複累贅,有時創作過分繁複累贅,不代表你的作品有多麼強而有力。相反,欣賞者可能會感覺你的作品很煩悶!

   另外筆者突如其來有個想法就是要畫一幅畫,在集思廣益地繪畫的過程中可以記錄澳門的集體回憶,也可以記錄澳門回歸以來重大而且有趣的事等。希望集體創 作努力打造澳門創作史上,比行為藝術《為小潭山增高一米》還要好的作品。若許這個藝術作品的面世,並不是要向香港「跟風」,目的也並不是只為了諷刺時弊, 最主要是希望每一位都有份愛護我們自己家園的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