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作家太皮在最近出了一本新小說,名字叫做《綠氈上的囚徒》。這位澳門作家在〈自介〉中介紹自己是:「特徵是肥胖,頭大,黝黑,毛髮濃密捲曲,經常帶著
兩三隻狗於深宵街頭出沒,極具危險性。行為怪異,以易容 術撰寫各類文字,招式散亂,不值一哂。
…如在街上發現該名肥胖男子,請勿亂槍掃射或致電報警,直接上前打招呼就可以了。」他的自介十分風趣,用字也非常精巧,筆者感覺這個〈自介〉像香港電台電
視節目《警訊》當中的〈尋人啟事〉,也像撰寫小說般介紹主角登場。也許通過閱讀澳門作家太皮的淺白風趣文字當中,能從中體會他是怎樣的人。
筆者從觀察書中的封面,就可以感受到對小說《綠氈上的囚徒》的第一印象。從綠氈加上示威者,從英文歌歌詞加上城市。感覺書中內容,一定完全是圍繞著社
會上許多水深火熱的事。但翻閱觀看小說以後,感覺內容並不是千篇一律撰寫水深火熱的社會大事,也有涉及描寫師生戀、親情等部分。其次雖然封面上說明這只是
一本中篇小說,但對筆者來說故事當中的長,沒有想像中長。情節當中的短,沒有想像中短。文章比例意外適中,也許這就是中篇小說的優勢。另外小說的特別之
處,在於一章一個主角,一章一個故事。雖然每一章都擁有故事的獨立性,但仍保留故事的主題連貫性。每一章的故事,似乎都有遊行情節作為主題連貫。據澳門作
家太皮的解釋,說明「由於工作關係,在遊行日子前後,我分別接觸到本書所描寫的主要人物,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他們的經歷和他們的靈魂,我或深受感動,或
深惡痛絕,或深銘肺腑,我覺得我有必要將他們的故事寫出來,讓大家知道。」筆者覺得其實小說的材料和靈感,都是來源於社會現實當中。所以這些故事使用小說
的寫作技巧創作,能夠將社會現實間接地反映出來。
小說《綠氈上的囚徒》都有它的突破性,共分為四點。第一點就是對題材的新嘗試。作者太皮用那次遊行當中的警員開槍作為其中一個點子,從而文藝創作這本
《綠氈上的囚徒》的小說。用遊行作為題材的小說,筆者在澳門街可謂鮮有見聞。雖然澳門作家太皮聲明小說內容與現實無關,小說的一切主角不代表他本人的立
場。但終於在澳門街有創作人願意挖掘這種題材出來,更是一件好事。第二點就是露骨的情節。其實情慾與露骨,都是現實當中的正常現象。若果在小說的內容當中
消失了,那結果就是體現不了社會的現實。第三點就是粗口的成份。理由其實同上,若果粗口在小說的內容當中消失了,這樣體現不了社會現實之餘,更表現不了市
井小民的特有性格。第四點就是文章的獨特編排。當筆者翻開小說目錄的時候,才發現小說《綠氈上的囚徒》也有文章的獨特編排。獨特在於把〈作者的話〉插入在
書本的中間位置,文章段落排版也少許不同,也許這是方便讀者的緣故吧!尋求突破絕對不是壞事,而是帶給讀者有種新鮮感之餘,也讓澳門的文學能夠繼續向前發
展。不過,筆者也發現小說當中有些需要改進和期待的地方。需要改進地方就是文字當中的疏忽大意,但是希望大家體諒他,因為世上的人有誰沒有犯過錯呢?對待
這種錯誤千萬不要過分指責,也千萬不要有意地忘卻,最主要坦然面對和勇於糾正才可以解決疏忽的問題。需要期待的地方,就是希望太皮的《綠氈上的囚徒》能夠
以電影或者舞臺劇的方式演繹出來。雖然筆者不能完全証明電影或者舞臺劇的賣座可能性,但並不完全代表故事內容不好看。
澳門作家太皮在博客中說:「現在身邊放著自己的兩本著作,分別是《愛比死更冷》及《綠氈上的囚徒》,現在感覺是有點不實在,好像它們不是我寫出來似的,好
像與我一點關係都沒有,但確又實實在在由我每一個字在鍵盤上敲出來,然後經過很多次修改的完成品,那些情景還歷歷在在。寫作《愛比死更冷》的時間較
充裕,因為早有寫書的打算,而且工作和生活也閒,但《綠氈上的囚徒》卻不然了,除了定時定刻的工作外,還有一大堆私事要做,我幾乎是每晚十二點過後才可以
抽出一些時間寫作,別人春節時在遊樂,我卻沉浸在書中的沉重場面中,尚幸工作的假期較多,才得以一點一點地將這本書完成。有時為情節上一些要解決的地方而
困擾,晚上溜狗時繞著公園走幾十個圈去苦思冥想,或者為讓自己觸發更多靈感,而在街上亂走,由祐漢走到議事亭,再由議事亭走回祐漢,那種經歷真是讓人回味
再三。」筆者覺得有時候原作者的辛酸,許多讀者是看不到的。所以有時寫作絕對不是乏味的遊戲,也不是作秀的表演,而是一種原作者的心血,也是一種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渠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