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點評珠海三十年來的發展歷程



在上週本專欄從觀察瞭解珠海市老地圖的基礎上,為大家簡單介紹了珠海市一九八四年至今三十年有什麼發展歷史的變化。同時也讓我們瞭解到世間常變的佛教真理。世間的常變令人捉摸不定,今日不知明天事,有時任何突發事情發生之前都沒有任何預兆。不過不用害怕,我們可以從瞭解歷史過去,而更好地把握現在和預測未來。

  我們可從老地圖當中觀察到,珠海市三十年的巨大變化源自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珠海市與深圳、汕頭等成為經濟特區之後,經濟發展比其他省市更走先一步。珠海市變化其中明顯是城市化的擴大,還有交通設施的完善。

  珠海市區面積範圍二零一四年的珠海市比一九八四年的珠海市要大幾倍。珠海市許多地方都有高樓大廈林立。公共巴士路線還隨著城市化發展而增加,一九八四年的珠海市有七條路線,到二零一二年已有八十九條路線。板障山雙線雙孔公路隧道、珠海機場、橫琴大橋、廣珠城軌、廣珠西線高速公路等也相繼落成使用或通車。這些措施有利促進珠海交通暢通,也有助於與鄰近城市如澳門、香港、深圳、中山、廣州等的通商交易或文化交流。不過不能忽視交通設施興建過程中出現有些土地糾紛問題,這些問題應以民為本地合理解決。

  至於自然環境方面,萬山群島一帶保育得最好。雖然斗門區和金灣區、橫琴一帶已大量填海造地,但可幸的是萬山群島還沒有進行大量填海造地。東澳島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為珠海的一個旅遊試驗區。本人在上年曾經去過東澳島,感覺那裡的自然環境與市區完全是兩個世界。其次一些公園如圓明新園、珍珠樂園、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等的設立,也非常帶動珠海旅遊業的發展。

  本人見過珠海未來發展的規劃圖,珠海城市未來發展會包圍著整個澳門特別行政區。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未來珠海南屏、灣仔、橫琴一帶都會有許多大廈林立。所以現在值得要思考的是,珠澳如何公平地良性競爭和合作。珠澳兩地發展獲得共贏,才能讓珠澳有更好的發展明天。

2014年7月18日星期五

從老地圖看珠海的發展歷史過程


本人不經不覺收藏了九張從一九八四年至今的珠海市老地圖,當然也不例外收藏許多有關廣州和澳門的老地圖。為什麼會喜歡收藏珠海市的老地圖?因為本人經常踏足之地除了出生地廣州和現居地澳門之外,另一個經常踏足之地正是珠海,由此對珠海這地方非常有興趣。其次可瞭解澳門邊界周邊地區的發展過程是如何的。瞭解這些地圖內容,可瞭解未來的珠海發展過程會帶給澳門有什麼機遇。

  九張珠海市老地圖當中,廣東省地圖出版社繪製的地圖有六張,中國地圖出版社繪製的地圖有一張,西安地圖出版社繪製的地圖有一張,香港萬里機構繪製的地圖有一張。有兩張地圖以繁體字印刷,其餘就是簡體字印刷。

  按照維基百科轉引珠海市政府網站和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政府網站所述:「珠海市現所轄的地方,是由原珠海縣大部份轄地及斗門縣的轄地而成,一九四九年設海島管理處。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建立漁民縣,寶安、東莞、中山三縣所屬海島為漁民縣的行政區域,由粵中行政區領導,一九五三年改為珠海縣,因地處珠江口與南海之間而名。一九五九年三月二十二日併入中山縣,一九六一年復置珠海縣,一九七九年三月五日設珠海市。一九八零年市內部分地區興辦經濟特區,已建成一批技術先進、以出口創匯為主的工業生產項目,一九八四年原斗門縣劃歸珠海市管轄,一九八四年八月,設立市轄區──香洲區。」。

  從一九八四年的珠海市老地圖可見,拱北、吉大、前山、灣仔等仍是未與市區連成一體的小鎮,吉大的商業區和工業區仍在籌建中。許多道路還在規劃中。許多新馬路還沒有改名,暫名為一號路、四號路等。香洲區和斗門縣之間沒有高速公路和大橋連接。當時有七路公共巴士路線,此地圖售價為三角人民幣。

  從一九八七年的珠海市老地圖可見,吉大已發展起來,香洲、拱北、吉大的城區初步連成一體,香洲的西邊開始有些規劃。一號路改名為石花東路,新港大道和四號路改名為九洲大道,水庫路改名為紫荊路,並開通人民南路和北路。香洲區和斗門縣之間沒有高速公路和大橋連接。當時有五路公共巴士路線,此地圖售價為五角人民幣。

  從一九九一年的珠海市老地圖可見,三灶機場已建成,連接香洲區和斗門縣之間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板障山雙線雙孔公路隧道建成試通車。當時有九路公共巴士路線,此地圖售價為一元四角人民幣。

  從一九九四年的珠海市老地圖可見珠海已分為七個區,分別為淇澳管理區、萬山管理區、橫琴經濟開發區、紅旗管理區、三灶管理區、平沙管理區、珠海港管理區。珠海港、三灶、橫琴一帶有大量的填海造地工程。香洲、拱北、吉大的城區已完全連成一體。當時還有一個經過淇澳島和內伶仃島的珠港跨海大橋規劃,但後來以港珠澳大橋規劃所取代。三灶機場改名為珠海機場。前山和南屏一帶有許多新馬路,有跨海大橋通往橫琴,在斗門有些鐵路建設的規劃。當時有十一路公共巴士路線,此地圖售價為三元人民幣。

  從一九九六年的珠海市老地圖可見,圓明新園已建成開園,新香洲一帶已開始有些規劃。當時有三十四路公共巴士路線,此地圖售價為三元四角人民幣。從二零零一年的珠海市老地圖可見,三灶為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東澳島為旅遊試驗區,珍珠樂園已建成開園。拱北口岸聯檢大樓已進行擴建工程。珠海沿岸的情侶路正式開通,新香洲已有一定發展。當時有五十六路公共巴士路線,此地圖售價為二十八元港幣。

  從二零零六年的珠海市老地圖可見,海泉灣度假城已落成啟用,新香洲和前山一帶有進一步發展。已標示有橫琴口岸。斗門縣改為屬珠海市的斗門區和金灣區。當時有八十一路公共巴士路線,此地圖售價為六元人民幣。從二零零九年的珠海市老地圖可見已標示廣珠城軌的規劃路線,廣珠西線高速公路已開通。當時有八十七路公共巴士路線,此地圖售價為八元人民幣。

  從二零一二年的珠海市老地圖可見廣珠城軌已開通,但明珠站、前山站和珠海站未開通。新香洲、橫琴、灣仔、斗門區、金灣區一帶有進一步的城市發展,已標示澳門大學在橫琴校區的所在地,同時已標示珠江三角洲環線高速公路、港珠澳大橋等的規劃路線。當時有八十九路公共巴士路線,此地圖售價為八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