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7年1月13日星期五

學者評價的「一二.三」事件


在這個星期寫一篇文章,名為如何評價「一二.三」事件,作為完結紀念一二三事件五十周年這個專題的完結篇。簡單回顧筆者自去年十一月至今,寫了十篇有關紀念「一二.三」事件文章。基本上簡單探討了有關「一二.三」事件對澳門社會經濟影響的數據、「一二.三」事件與各地報紙、「一二.三」事件宵禁對澳門影響、「一二.三」事件當中的逸事、「一二.三」事件死傷人數到底有多少、「一二.三」事件當中的集會活動、「一二.三」事件主要發生部分地點、「一二.三」事件與「三不」制裁運動、「一二.三」事件的事件背景、學者評價的「一二.三」事件。

  紀念「一二.三」事件五十周年這個專題,雖然討論的主題分支細節不應該只有這麼少,但是基本上初步評述了「一二.三」事件。以上這些對「一二.三」事件的評論只是個人意見,多數是對事情進行個人情感的意見表達,是否評論合理,有待讀者的批評指正。

  談回本文章的正題。部分學者曾經就澳門「一二.三」事件提出一些意見,筆者也曾經出電子書整理一個列表,有沒有讀者去留意就不清楚。這些部分學者的身份,按地理位置去分有來自澳門的、有來自香港的、有來自中國大陸的、有來自外國的等。按學者身份去分,有傳媒人的、有政府公務員、有政府官員、有大學教授、有歷史研究員、有大學碩士學位畢業生。為什麼這麼多地方,這麼多不同身份的人研究澳門「一二.三」事件?這是因為「一二.三」事件非常影響澳門主權如何解決的問題,非常影響澳門的政治格局主要構成問題。

  部分學者評價的內容,可以歸納成幾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對引發澳門「一二.三」事件的評價。例如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澳門政協委員吳志良在《澳門政治發展史》一書中指:「引發「一二.三」事件主要原因是長期積怨而形成極深民族矛盾,事件為澳門帶來消極負面影響,例如有法治喪失、經濟蕭條、社會不安以及道德價值觀的混亂。澳葡政府經過一役,吸取了深刻慘痛教訓。」又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黃慶華在《中葡關係史一五一三-一九九九》一書中指:「一二.三」事件的發生與北京政府無關,事件發展也與北京政府毫無牽連。以上有關引發澳門「一二.三」事件的評價,感覺吳志良較為中肯,這是因為民族矛盾促使事件發生。

  第二個部分就是對澳門「一二.三」事件過程中的評價。例如澳門歷史文物關注協會理事長鄭國強在紀念澳門「一二.三」事件座談會上其中指:「澳門在六十年代經濟不景氣,葡國多用欺壓手段對待華人。「文革」剛開始發生是個背景。當時天氣較冷,群眾不是特别地穿這麼多衣服。」

  第三個部分就是澳門「一二.三」事件過後影響社會的評價。例如新聞評論員、主持人、大學教授譚志強在《澳門主權問題始末》一書指:「一二.三」事件改變葡萄牙對澳門以及華人地位的看法。澳門國民黨勢力是這次事件最大受害者,從1949年以來澳門左右兩派勢力大致均衡局面,變為向左派一面倒。「一二.三」事件也鼓舞香港左派向港英政府「奪權」的壯志。感覺這些學者意見都是認為澳門「一二.三」事件負面影響大居多。這是由於「一二.三」事件無助於澳門社會的進步。

  這些學者評價曾經就澳門「一二.三」事件進行評價的內容,始終只能作為一種參考資料的角度去評議反思。因為每個人評論歷史的最後結果始終不同,這是由於每個人理解歷史的不同、研究歷史方法的不同、擁有史料多少的不同等。隨著解密「一二.三」事件檔案不斷出現,未來研究這段歷史希望有新進展。

(紀念一二三事件五十周年 之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