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7年1月6日星期五

「一二.三」事件的背景


「一二.三」事件所造成的衝突,突顯多個社會矛盾。按照澳門歷史學會理事長陳樹榮,在紀念一二三事件發生五十週年的座談會活動上指出,「一二三事件是多角矛盾。是老百姓和官方矛盾,是葡人和華人矛盾,是中共和葡萄牙矛盾。」這可能是多個歷史問題背景,而形成這些多角矛盾。

  要了解老百姓和官方矛盾,與葡人和華人矛盾的產生,就要了解一段的歷史。根據《澳門百科全書》大事記、維基百科等歷史其中記載,「亞馬留就任總督後第二個月徵收地稅、人頭稅等多項稅務、開始擴張葡萄牙在澳門的版圖以及把統治權擴至華籍居民。一八九二年四月,壟斷問題又一次引發罷市,這次由於某種中國酒批給一位香港華人。問題提到里斯本王室處理,當時引起轟動。一九二二年五月二十九日,澳葡政府鎮壓工人運動,同時下令戒嚴並取締工會。一九二三年一月,澳葡政府在《政府公報》正式頒令,禁止在公共場合當中舉行政治性的示威、遊行等一切活動。一九二六年四月,澳葡派軍隊侵入前山一帶,搶走被省港罷工糾察隊拘獲的走私貨和四名奸商,並開槍打傷糾察隊人員和鄉民,廣州國民政府交涉員向澳葡提出抗議。澳門工人為響應省港罷工,醞釀實行大罷工。澳葡派兵分駐碼頭阻止華人出境。港英當局亦派兵四百名到澳門協助鎮壓工人。」一九六六年十一月至一九六七年二月發生「一二.三」事件,澳葡與華人之間態度強硬,最終爆發衝突。

  觀察以上其中歷史記載資料可見,老百姓和官方矛盾,還有葡人和華人矛盾,都是一個長期發生的矛盾,絕對不只是「一二.三」事件才產生。「一二.三」事件只是導火線,老百姓對澳葡官方統治、外國洋人積怨達到了頂點。由此相信因為民族情感而產生「一二.三」事件的衝突。不過很難確認有沒有一些人為了另外一些政治訴求而借題發揮,不過本人看來「一二.三」事件確是一個爭取政治訴求的大好機會。值得一提的是,為何中國共產黨政府在「一二.三」事件發生後沒有立刻收回接管澳門?這歷史問題是值得探討的,可惜的是如澳門歷史學會理事長陳樹榮指,中國大陸公開有關「一二.三」事件歷史資料不多。歷史公開資料不多,無疑增加探討研究歷史的難度。

  形成當時中共和葡萄牙矛盾的主要因素,在於當時中共與國民黨是敵對關係,葡萄牙尚未和中國共產黨政府建交,仍與遷台的中國國民黨政府保持關係;當時的澳葡政府仍容許親中國國民黨政府的社團在澳門進行活動。根據老報紙曾經報道,國共雙方勢力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經常在澳門進行角力。最終「一二.三」事件促使澳葡政府低頭認錯,同時向中共讓步,也同時趕走親中國國民黨政府的社團到台灣。

  葡萄牙在鮮花革命後,與中國國民黨政府斷交。過幾年後就與中國共產黨政府建交,期後葡萄牙對澳門問題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期後中葡簽署聯合聲明,確認澳門主權移交中國事宜。中共和葡萄牙在這段時間,從矛盾走向友好關係。葡萄牙則與中國國民黨政府在一九九二年,中國國民黨政府外交部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設立具有大使館性質的駐葡萄牙臺北經濟文化中心,雙方保持外交和經濟等合作往來。

  從以上所述,可見澳門主權能從葡萄牙完全和平移交給中國共產黨政府,這應該是由於葡萄牙對殖民地主義政策的轉變;其次就是葡萄牙對中國政黨取態的轉變。葡萄牙這個轉變,可能與葡萄牙鮮花革命有關,也可能與「一二.三」事件有關。

  至於中國國民黨政府在「一二.三」事件之後對澳門的態度也是值得評述,由於本文篇幅關係而不詳細進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山市委員會網站指,親中國國民黨政府的社團,例如駐澳門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國民黨澳門支部、澳門鏡海文化服務中心、中國華僑協會澳門分會、中國華僑救國聯合總會澳門辦事處、澳門國父紀念館管理委員會、澳門中山學會、澳門松山學會、澳門留台大專校友會、怡社聯誼會、澳門臺灣工商總會、澳門中華文化研究會、澳門學術交流協會等等,在一九九一年和之後重新或陸續在澳門成立。

(紀念一二三事件五十周年 之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