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4年2月15日星期四

清末民初時的澳門形勢

 


1912年澳門地圖,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第103任澳門總督馬沙度像,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孫中山像,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中國形勢:


  段祺瑞等五十位北洋軍將領在袁世凱授意之下,發佈《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要求宣統皇帝退位。段祺瑞不久再發佈《乞共和第二電》,同時發動兵變以要脅朝廷。


  隆裕太后在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代表宣統皇帝溥儀,頒佈《退位詔書》,將統治中國的權力移交給成立一個多月的中華民國政府,標誌著清朝滅亡,宣告在中國持續五千多年來的君主制度結束。隨後孫中山辭職讓位予袁世凱,南北正式統一。南京參議院在民國元年(1912年)3月6日決議袁世凱在北京就職,他就任大總統,定都北京。


葡萄牙形勢:


  葡萄牙在1910年之前處於布拉干薩王朝統治時代,激起民憤原因,在於葡萄牙王國試圖擴展殖民地計劃,可是由於英國威逼進軍之下失敗。共和黨人在1891年1月,於波爾圖發動大規模起義,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首都里斯本1908年發生了刺殺國王卡洛斯一世及皇太子的案件。若·弗朗哥總理在1908年,於多重壓力之下被迫下臺,葡萄牙政局之後陷於黨派紛爭,一直未可以組成穩定政府。剛剛當選巴西總統的赫耳墨斯·羅德里格斯·達·豐塞卡在1910年10月1日出訪葡萄牙,共和黨人要求共和,乘機進一步擴大遊行示威。陸軍部隊在10月3日拒絕鎮壓停泊在塔霍河河口的軍艦叛變,反而聯合海軍四週包圍里斯本。兩艘軍艦在10月4日起炮轟皇宮,國王曼紐二世慌忙地經直布羅陀逃到英國倫敦。葡萄牙第一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是年10月5日組成,總統由作家特奧菲洛·布拉加出任。


澳葡當局對中國外交態度


  在中華民國於1912年開國之前,葡萄牙與清朝仍有外交關係。大清國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始派出使大西洋國欽差大臣,主要是由駐法、西使臣兼任。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開始設立駐葡萄牙分館。清朝最後任職出使大西洋國(葡萄牙)欽差大臣為劉式訓、戴陳霖。劉式訓在宣統元年(1909年)9月9日始由清廷任命,直至宣統三年(1911年)11月20日離任。戴陳霖在宣統元年(1909年)3月16日始由清廷任命,直至宣統三年(1911年)11月21日離任。


  大西洋國(葡萄牙)最後任職駐大清國公使為柏德羅(Martinho de Brederode),在1907年12月4日始由葡政府任命,直至1911年9月1日離任。馬拉丁斯(Henrique O′Connor Martins)在1911年9月1日由葡政府任命,葡萄牙在1913年10月6日外交承認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後,由駐前清廷臨時代辦馬拉丁斯(Henrique O′Connor Martins ),繼續擔任臨時代辦。


  葡方在1911年與清朝仍有外交關係,澳葡當局不太支持澳門民間敵對清朝的活動。華人彭顏良在1911年10月9日被驅逐出澳門。這是由於他第四次違禁發表反對中國官方的煽動言論。澳葡華政廳在1911年12月9日,宣佈澳門總督關於駁回在清平戲院為新近成立的中華民國募捐而召開一政治集會的申請,理由是革命政府尚未得到葡萄牙政府的正式承認。由於葡萄牙到1913年10月6日才外交承認中華民國北洋政府。葡萄牙隨國民革命軍北伐接近尾聲的中國形勢,就在1928年12月19日外交承認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故葡萄牙與中國關係在1910年至1913年產生微妙變化。


中葡對澳門界址爭端


  因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發生二辰丸事件,引發中葡政府劃界談判的舉行。清宣統元年(1909年)二月,中、葡雙方決定查勘澳門界址。在同年3月8日,香山縣成立「勘界維持會」,廣州隨即成立「廣東勘界維持總會」。中、葡雙方代表在7月15日於香港舉行劃界談判。在11月13日談判失敗。澳門勘界會議在12月於京重開,由於葡萄牙在1910年發生革命而百廢待舉,因無暇顧及而再次終止澳門勘界談判。


孫中山及革命黨人在澳門活動


  孫中山在澳門與土生葡人飛南第(Francisco H.Fernandes),在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合辦《鏡海叢報》(Echo Macaense)中文版,目的是以宣傳革命,該報在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停刊。是年8月1日的《鏡海叢報》提到孫中山在12歲時(1878年)曾經到過澳門。於香港完成醫學課程同時接受洗禮之後,才回到澳門,盡力行醫時引入西醫方法醫治。孫中山在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於廣州發動反清武裝起義失敗之後,到澳門同時經土生友人飛南弟協助下,逃亡海外脫險。孫中山在光緒三十年(1904年)8月日本成立同盟會。宣統元年(1909年)(另一說1911年初)該會擴及澳門並在南灣街41號設立會址。除總部之外,該會在和隆街設立一書室——樂群書室。在白馬行國華(Capital)戲院對面另有一書室。同盟會在宣統三年(1911年)11月於清平戲院舉行剪辮大會,有百人當場剪辮。中華民國在1912年1月1日開國後,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任澳門市議事公局(即市政廳)議員飛南弟致函孫中山,祝賀他就任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在1912年5月,辭去臨時大總統後返回澳門,受到澳門各界歡迎。


1910年至1912年時的澳門政治、社會、經濟


  澳門政治情況: 葡萄牙經過1910年10月5日革命之後,澳督都由葡萄牙第一共和國政府所委任。葡政府在1910年12月17日委任馬沙度(Álvaro de Melo Machado)任澳督。在馬沙度倡議之下,在1911年於葡屬澳門建立第一個童子軍小組。葡政府在1912年7月14日委任美蘭德 Aníbal Augusto Sanches de Miranda任澳督。政府中心監獄在1912年建成,位於賈伯樂提督街與鏡湖馬路交界處,監獄設計屬於城堡式,俗稱「市牢」。


  澳門社會情況:據古萬年、戴敏麗所編《澳門及其人口演變五百年(1500─2000)》一書及澳門舊地圖顯示,在1912年澳門半島面積有3. 40平方公里,氹仔、路環面積則分別有2. 3、5. 9平方公里。至此澳門面積在1912年合共11. 6平方公里。1910年澳門總人口為74,866人,比1896年的78,627人少11.6%。但1920年83,984人,比1910年多12.2%。


  在1910年曾經有路環慘案。海盜在是年7月綁架18名新寧縣學童,同時將其劫持至路環躲藏,目的是要向受害者家屬勒索3萬5千澳門元贖金。葡軍在是年7月19日,全面攻擊至路環九澳地方。許多海盜竄逃,也多人喪生。行動救出了18名人質,其中有成人7人,兒童11人,以及另外40餘被海盜俘獲者。治安警察局在是年9月審理案件,判處8名海盜流放至非洲做苦力28年。在1912年爆發持續4個月的嚴重瘟疫,導致有723人喪生。


  澳門經濟情況: 澳門1910年一般貿易總數為34417063澳門元,總進口量為19055361澳門元,總出口量為15361702澳門元,逆差 3693659澳門元。1912年度一般貿易總數為30224583澳門元, 其中總進口量為17109103澳門元, 總出口量為13115480澳門元, 逆差3993623澳門元。貿易數字呈下降趨勢,逆差呈上升趨勢。


  澳門商會在1912年12月14日獲得葡萄牙政府批准立案。後來在1913年1月8日正式成立,公推蕭瀛洲為首屆總理,李鏡荃為副總理,區惠波、趙立夫、陳弼庭、賀穗垣、葉金波、盧廉若、林煥廷等7人為值理。在1916年定名為澳門中華總商會。


參考資料:古萬年、戴敏麗所編《澳門及其人口演變五百年(1500─2000)》、1912年澳門地圖、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華書局出版):《清季中外使领年表》、陳昕和郭志坤:《澳門全紀錄》、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鄧開頌:《澳門歷史(1840~1949)》、吳志良和楊允中:《澳門百科全書》、澳門記憶、澳門中華總商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