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斯本的人們於戰車裡聚集,維基百科共分享資料
格蘭多拉的紀念碑,維基百科共分享資料
正版與錯版「康乃馨革命」一周年澳門紀念郵票,
葡萄牙康乃馨革命發生背景與經過
由於葡萄牙的薩拉查軍政權在二次大戰後拒絕放棄殖民地,藉著加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去抵抗殖民地發起的去殖民地化浪潮,導致在1961年至1974年爆發殖民戰爭。由於長期征戰,薩拉查軍政權失去許多葡國人民,特別是中下級軍官支持。
這些中下級軍官組成「武裝部隊運動」(簡稱MFA),在1974年4月25日於里斯本發起政變,期間並有很多平民自發參與。在政變期間,民眾將康乃馨插在軍人們的步槍上,「康乃馨革命」便由此而來。此革命推翻了20世紀西歐統治時間最長,統治長達42年的獨裁政權,時任葡萄牙總統阿梅里科·托馬斯和時任葡萄牙總理馬爾塞洛·卡埃塔諾下台,之後引發了兩年混亂的「過渡時期」,政府更替頻繁,在十年內更換十五個總理。此後政府宣佈實行非殖民化政策,放棄海外殖民地,導致世界各殖民地紛紛脫離葡國統治而獨立。然而因撤離時未有善後,前殖民地莫桑比克、安哥拉獨立後隨即爆發多年內戰,葡萄牙被迫收容多達100萬葡裔難民(在葡萄牙稱之為「歸僑」)。葡萄牙為紀念「康乃馨革命」,把4月25日為自由日。
澳葡當局對康乃馨革命的回應
「康乃馨革命」在1974年4月25日發生之後,澳門社會相對平靜,沒有什麼太大變化,所有澳葡政府部門正常運作。英國廣播公司把葡萄牙政府政權更迭,宣佈澳門不再是殖民地性質,而是屬於葡萄牙管理的中國領土之消息傳到澳門時,本澳傳播界沒有立即確認。總督嘉樂庇(José Nobre de Carvalho)更在是年5月14日,於立法委員會發表演説,聲稱葡萄牙新政權對澳門前途沒有任何影響。總督嘉樂庇這樣說,可能只是想安定駐澳葡軍軍心和市民民心,以低調形式應對政局變動。當時有一部份澳門人對葡萄牙轉變為非殖民地政策,將澳門歸還給中國相當不安。
至於嘉樂庇將軍的總督職位,澳門工商界為了挽留他繼續擔任澳督職務,也曾發起簽名運動。最終救國委員會在1974年4月28日,決定維持同時賦予他廣泛權力,繼續管治澳門工作。獲留至同年11月18日離任。嘉樂庇將軍能暫時獲留原因,最主要是他表態支持葡萄牙新政府,同時與澳門工商界華人關係和睦,保持澳門地區社會穩定,故此他待遇要比其他海外省總督要好。而在所有葡萄牙海外省總督在「康乃馨革命」後都被撤職。
康乃馨革命之後對澳門多方面影響
加速澳門民主化
澳葡在1974年4月,按葡萄牙救國執政團指示撤銷薩拉查時代成立的右翼葡國青年團,同時廢除1938年以來新聞審查制度。 葡萄牙在「康乃馨革命」後,結束葡萄牙國民聯盟(葡萄牙語:União Nacional 在1970年改名為人民國民行動(Acção Nacional Popular)一黨專政。澳門葡萄牙人政治團體相繼成立(如1974年4月30日成立的澳門民主協會(Centro Democrático de Macau),1974年6月19日成立的澳門公民協會(Associação para Defesa dos Interesses de Macau)。
《澳門組織章程》草案在1975年8月16日公佈,以便利澳門市民參與研究和討論。第1/76號法律《澳門組織章程》在1976年2月17日頒佈。新的立法會根據《澳門組織章程》規定,不再由澳督擔任立法會主席,議會是由17名議員所組成,5名由澳督委任;6名由直接投票選出;6名由間接投票選出。首次產生直選議席時間比香港要早。
澳門立法會在1976年7月11日,進行首次選舉。由宋玉生(Carlos Assumpção)領導的保守的公民協會贏得四席,民主協會和澳門協進會得到其餘兩席。澳門立法會在8月9日舉行首次會議。李安道總督在會上強調已取得本澳財政自主、維持與葡萄牙行政聯繫重要性,同時呼籲市民參與本地區的政治生活。立法會臨時主席何賢在另一方面提出優先促進和平共存,改善社會條件,加速經濟發展,呼籲澳門政府與立法會合作。
加快澳門回歸進程
由於1966年「一二·三」事件以來,親中共社團已經控制了澳門的主流社會,澳葡無心再管治澳門。加上葡萄牙「康乃馨革命」發生後,海外殖民地政策急速轉變,從而加快澳門回歸進程。
葡萄牙駐聯合國大使西蒙(Veiga Simão)在1974年7月18日,於美國紐約與中國大陸駐聯合國常駐代表建立初步外交接觸,談及兩國建立外交關係以及澳門未來地位問題。葡萄牙在1974年7月27日,頒佈7/74號法律。該法律說明包括澳門在內的葡殖民領土,承認殖民地自決權和獨立的同時,法律也把其包括在內,時任外交部長蘇亞雷斯(Máio Soares)曾經在聯合國曾轉述這一提法。葡萄牙外交部在1975年1月5日發出照會,葡萄牙政府宣佈承認北京政權是中國政府唯一代表,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組成部分,澳門問題可以在兩國政府認為適當時進行談判。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經過多次談判後,雙方在1979年2月8日正式建立外交關係。雙方重申澳門是中國領土,目前由葡萄牙管理。中葡最高領導人之後進行多次互訪。
經過多次解決澳門問題談判之後,在1987年4月13日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貴賓廳舉行由葡總理施華高(Cavaco Silva)和中國總理趙紫陽簽署《中葡聯合聲明》的簽署儀式。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和時任國家主席李先念到場出席見證。確認澳門地區主權在1999年12月20日,從葡萄牙手中回歸中國管治。
澳葡曾經紀念四二五的活動
澳門市政廳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將南灣湖新填海區兩個地方的街道命名為四月二十五日前地(Praceta 25 de Abril)及四月二十五日街(Rua 25 de Abril),以紀念「康乃馨革命」。在這兩處對開草地於2014年5月27日,曾發生大型反對高官離保法案的集會活動。該草地現已改建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合作綜合大樓。
4月25日也曾經是澳門的公眾假期。通過在1976年1月17日刊登的澳門政府公報(1976年第3期)當中的第713-A/75號法令,規定在是年4月25日起為自由日,放假一天。直至到1999年12月20日,由澳門主權移交紀念日取代。
在1975年,澳府郵電司為了紀念「康乃馨革命」一周年,就發行一枚橙色10 AVOS(葡幣1毫)和一枚青綠色1 PATACA(葡幣1元)的紀念郵票。筆者購買兩枚橙色10 AVOS(葡幣1毫)正版與錯版「康乃馨革命」一周年澳門紀念郵票。圖左為正版,圖右為錯版。錯版錯於背景底色油過界,葡萄牙國旗和士兵顏色未填滿露出白色,葡萄牙國旗顏色邊界線畫深。大家觀察到錯版錯處嗎?
參考資料:陳昕和郭志坤:《澳門全紀錄》、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吳志良和楊允中:《澳門百科全書》、李福麟《澳門四個半世紀》、澳門記憶、澳門市民日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