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1年6月9日星期四

探討《光影大三巴》熱潮的魅力

其實,《光影大三巴》是第二十二屆澳門藝術節其中一 個節 目。澳門大三巴牌坊有兩個優越之點,就是旅遊熱點,也是具代表性地標。若果說節目《光影大三巴》配合以上兩個優越之點,才讓近日小城掀起一股「光影」熱 話,筆者絕不感意外。但《光影大三巴》的魅力能夠成為熱話,絕不是偶然。如果唯獨配合兩個優越之點,而沒有觀眾參與的話,絕對創造不了什麼熱話。

根據文化局的澳門藝術節網站介紹:「西班牙Telenoika.Net錄像藝術團在影像藝術領域中另闢蹊徑,以影音作畫筆,建築物為畫紙,突破藝術界 限,帶來嶄新視野,贏得國際口碑。演出用原創音樂配以先進影像投映技術,利用精密技術在大三巴牌坊外牆,播放視頻圖像,把電影藝術應用於世遺建築,在聲影 中訴說故事,發放文化魅力。《光影大三巴》,一個結合歷史意味、文化創意的最新藝術項目,喚醒世遺建築物的新生命,喚醒你我對「大三巴」漸被忽略的建築之 美。」根據以上介紹,《光影大三巴》是由西班牙Telenoika.Net錄像藝術團製作。他們製作不同之處,在於四個字:創新突破。如果一個節目沒有創 新突破,會帶給觀眾一種沉悶而沒有任何興趣感覺,這樣反而會形成一種冷話。也許創新領域蹊徑,突破界限是每一個人必須擁有的精神。沒有創新突破就會安於現 狀,同時也沒有進取精神。

筆者曾觀看過《光影大三巴》,感覺它有一種新鮮味道。這種新鮮不是一般的新鮮,而是一種從來沒 有接觸過的視覺享受,音效之大所帶來的震撼。覺得最有趣 地方,在於重現火燒大三巴的歷史性一刻。雖然真實的過程到底是怎樣,許多人現在都不清楚。通過觀看《光影大三巴》以後,可以從視覺感受到這一刻的來臨。覺 得最漂亮的地方,就是一會兒是紅色、一會兒是黃色、一會兒是白色等,在於運用不同的「光影」技巧,塑造不同的形象風格。讓人感覺《光影大三巴》不只是一個 節目那麼簡單,更是一種心靈感應的藝術品。

雖然《光影大三巴》節目已經播放結束了,不過後來有網友在Facebook發 起「強烈要求光影大三巴節目加場」活動,要求節目《光影大三巴》必須加 場,而且能長駐演出,直至現時為止有六千二百多人參加。後來文化局的澳門藝術節網站發表「光影大三巴效應大多數千巿民網上熱捧文化局八月再公演辦論壇廣泛 徵意見」文章說:「本澳近日掀起一片「光影熱潮」,第二十二屆澳門藝術節重頭節目《光影大三巴》已於日前落幕,大批觀眾冒著驟雨欣賞最後一場演出,氣氛踴 躍。連日來平均每日逾四千人次欣賞,超出主辦單位預期,更成為網上熱捧節目。在一片叫好的反應下,文化局決定《光影大三巴》於今年八月再度公演,以響應和 滿足市民及遊客的熱烈期望。同時,將設公開論壇,邀請本地藝文界人士及市民,共同探討是次「光影效應」及研究延續光影熱潮的可行性。」筆者覺得再度公演雖 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必須顧及附近居民的感受。若果節目《光影大三巴》長駐演出的話,大量噪音和光污染一定會長期影響在附近生活的居民。因此建議在提倡環保 前提下,「光影」技巧適量地不局限於大三巴牌坊運用,嘗試在澳門其他地方舉行。其次筆者十分認同文化局將設公開論壇的決定,因為集思廣益才能解決「探討是 次「光影效應」及研究延續光影熱潮的可行性」問題。由此看來民意是藝術節目籌劃的基礎,沒有民意基礎的籌劃絕對沒有再度公演可能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