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1年10月12日星期三

辛亥革命和中國的現代性(訊報論盡澳門街 7/10)

辛 亥革命,一直影響著中國的命運。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曾言:「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也;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 少年之責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原來中國是一個「老朽之冤業」的大國,經常被外國列強所欺負。 官員貪污腐化,主權獨而不立,老百姓民不聊生,這就是中國需要變革的主要原因。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認為創造將來的中國像少年般青春活力,是一切中國少年 的責任。筆者感覺有點不對,因為國家能否繁榮富強,都是屬於每位國民的共同責任。若果不推行變革,未來所受危機的威脅會越來越深。

評 論中國的現代性,甚至評論中國現代性與辛亥革命的關係,就必須要先瞭解現代性是什麼東西。作者唐文明在文章《何謂現代性?》當中指出:「現代性謀求與過去 的決裂,並將這種決裂作爲自己的起點。現代性企圖表達出「不要成爲過去的奴隸」這樣的意涵,即不要有因襲的負擔不要使過去成爲現在的「承負」,而是要放下 包袱,輕裝前進。」原來現代性就是一個新起點,同理辛亥革命就是中國現代性的一個新起點。所以在辛亥革命以後,是一個劃時代的中國。不過記得教導筆者書法 的澳門書法家蔡傳興老師曾說:「胡亂編造,絕對談不上是創意。創意必須在傳統的基礎上產生出來。」這樣看來產生創意和產生現代性過程是一致的。雖然辛亥革 命後的樹立新風過程中,必須把有害的傳統性革除。但必須保留有益於社會的傳統性存在,並在當中深化和改造,這樣的現代性才能適合於中國的發展。

在 武昌起義爆發以後,使清政府的元氣大傷,最終清帝退位而宣告清王朝滅亡。亦宣告存在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從此結束,取而代之的是中華民國的創立,從而推行共 和政制。據《孫中山圖傳1866~1925》的有關記載,簡明易懂地介紹辛亥革命後對中國的影響有五點:「一是整飭武裝力量。黃興領導下的陸軍部克服了種 種困難,終於把這只龐雜軍隊整編成為「悉符章制」的21個師。二是建立參議院。臨時參議院的正式成立,加強了南京臨時政府的立法機構,它對於臨時政府建制 工作起了積極作用。三是改革舊的並建立新的司法制度。三月初,孫中山要求「無論行政司法,一律停止刑訊,以重人權,以免冤獄。」四是發布法令保護人民權利 和革除社會惡習。這些政令有:嚴禁鴉片、改變稱呼、限期剪辮、禁止賭博、禁止纏足、廢止跪拜、樹立新風等。五是制定和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南京 臨時政府在立法建制方面最重要的成就。它在憲政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辛亥革命的最終定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現仍在眾說紛紜當中。但筆者認為它的成功之 處,就是在於徹底改變中國各種各樣面貌。無論政治、經濟、軍事,甚至是社會民生方面都有明顯的變化。例如政治體制方面建立參議院,廢除封建帝制。再如社會 民生方面,改用陽曆和限期剪辮等政令措施。譚世寶教授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系列講座 之二:「辛亥革命時期的澳門與中國」當中指孫中山是「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引領中國新潮流的最大最新潮人。」因此若果沒有孫中山能夠引領中國新潮流,我 們永遠仍在封建守舊的老方式當中過日子。

孫中山在他的政治遺囑曾說:「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 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餘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召開 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孫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所指之處,絕不是革命果實被袁世凱奪取這麼簡單,而是封建遺 風的社會惡習仍未被徹底清除。為何仍未被徹底清除?就是其中指中國內地的政制發展仍未真正走向民主道路,仍然認為有民主就會大亂。這個社會惡習一定要徹底 清除,否則嚴重危害中國的社會發展。其次在於仍未能實現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當中的民生主義,即與老百姓相關的許多問題,如教育、醫療、就業等仍未完全解 決。其三就是在於當時來說,中國的領土主權仍未能完全獨立自主和統一。雖然現在中國的領土主權非常獨立自主,但兩岸仍在「各自表述」模式下分治。

辛亥百年,是辛亥革命爆發一百周年,也是孫中山領導創立中華民國的百年華誕。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解決以上三個問題,才能夠促進中國的未來發展能更進一步。否則,孫中山政治遺囑當中的革命理想就永遠不能成功實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