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4年1月31日星期五

澳門其實仍有良知的新聞界人士存在

首先祝各位讀者在農曆甲午馬年步步高升,馬到功成!在澳門新聞業界上最近出現小爭議,事緣於譚志強博士在一個論壇上稱「澳門沒有新聞界」,此一說法引起不同的議論。根據《正報》在二零一四年一月二十日刊登的特寫報道,指出時事評論員譚志強博士在二零一四年一月十九日下午的「新澳門論壇」當中,指出「看到賈利安和劉仕堯都不敢說,很明顯事實上是有更高級的人發出指令。如果,這情況出現在香港新聞界,我想,早已調查出來了。不過,澳門沒有新聞界。我不是 (新聞界),我是評論界,我與新聞沒有多大關係。我是國際記者,別人問我是否澳門記者,我不敢回答……」。

  先不論譚志強博士的言論對錯,也不論其說話動機,其實非常感受到的是譚志強博士的魄力。例如他說東的時候就是去說東,說西就是去說西,絕對不會原本說東就突然走去說西,甚至也絕對不會一點都不敢提。此說絕對不是要在報刊專欄文章上對譚志強博士進行一系列歌功頌德的盲目膜拜。只是想說作為評論員應要有這種敢於批評的勇氣,否則所謂評論只會流於虛無。此說絕對不是指責其他專欄作家的所有評論只會流於虛無,只是希望以此能夠與不同專欄作家共勉,期待不同專欄作家在未來撰寫不同類型評論文章的時候能做得更好。但是支持敢於批評的勇氣,不代表支持他言論中所有內容,更不是支持他人無中生有、斷章取義地詭辯批評一番。這種為了詭辯批評他人而發出的勇氣,其實對社會有害而無利,只會導致社會矛盾不斷增加。這樣說也絕對不是暗批譚志強博士的言論屬於詭辯批評一番,而是感覺到始終都要有一個適量的度去作出評論。

  不過感到疑惑的是,為何評論界不屬於新聞界?到底評論界和新聞界是一直分開的嗎?以下的說法只是本人對待新聞、傳播學術的一種觀點,未必完全準確。對於新聞傳播業來說,「新聞」和「傳播」的確可以獨立作為兩項不同的學問。因為新聞學重視的是研究新聞事業工作規律,傳播學重視的是研究傳播者在通過符號、信號向社會傳播過程。但是對於時事評論來說,「時事」與「評論」絕對不能輕易分開。時事就是近來一個地區政治、經濟、社會局勢變化,以此所發生的新聞大事,當評論員對這些內容進行分析和探究,就自然形成時事評論。同時時事評論必須要在傳統媒介和互聯網絡媒介當中發表,時事評論才能夠有其存在的生命力。其實新聞界只是一個總體概括,新聞界還包括記者界、編輯界、評論界。評論界還包括時事評論界、文化評論界、美食評論界、軍事評論界、神秘學評論界等。故此譚志強博士所提出認為評論界完全不屬於新聞界,這種說法難以成立。

  到底澳門有沒有新聞界存在?這個問題引起不同人士的回應。其中澳門專欄作家不默最近在其《訊報》「傳媒點擊」專欄撰寫以「如果傳媒只係為『搵食』」為主題的系列文章,今期文章標題為《澳門記者可恥?》。其中他批評現時前線記者出現諸多問題,是由於青黃不接的斷層而導致。還有他其中批評的是傳媒失職之餘,一些公共知識分子也缺位。觀察到澳門專欄作家不默說出新聞界出現有關情況的問題根源,但本人覺得不可以認為澳門沒有新聞界存在,其實仍有良知的澳門新聞界人士存在,例如《訊報》、《正報》、《華僑報》、《愛瞞日報》、論盡媒體、《澳門觀察報》、《有機報》、《橙報》等一些媒體工作者。相信譚志強博士提出這個觀點的出發點是好的,同時不可以否認澳門新聞界以及其有些人士或許存在不良的缺點,但不可以由此而全盤肯定所有在澳門從事新聞工作人員都是有不良缺點的。故此肯提出問題根源之後,希望也多思考這些問題如何有力地改善為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