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0年3月27日星期五

三二九事件對澳門影響

   在這個廿九日,正是澳門三二九事件三十周年。此時此刻我們要反思三二九事件對澳門的影響。加上相信年輕一代未必完全認識什麼是三二九事件。本文就在回顧澳門三二九事件基礎上,對澳門三二九事件進行反思。

   那麼到底三二九事件是什麼回事?參考一九八年至一九九六年的《澳門日報》、《華僑報》、《市民日報》、《大眾報》在一九八六年和一九八八年,澳門各學校就曾經突擊登記無證學生,當時市面傳澳葡當局有發證的可能。澳門保安部隊司令部在一九八九年一月九日宣佈特赦無證學生和青少年。在一月十日,澳葡政府為十八歲以下的無證青少年進行身份識別登記,超過萬人前往(現為交通廳)輪候登記。直至一月十一日登記行動結束,共五千六百一十一人獲登記。當日更有五百多名中國大陸青少年聚集邊境企圖闖關,但被三百多名拱北公安人員阻止。《澳門政府公報》在一月十二日刊登澳督五/GM/八九號批示,由即日起任何私校若再收無證學生,將被處罰。

九九零年三月二十九日,澳葡政府為四萬五千名無證人士進行登記。人潮洶湧,蓮峰球場人群因擠倒堆壓,當時有百餘人受傷。拱北邊檢是日起加強力量防衝關,同時暫停澳門遊申請,直至無證人士登記活動結束。晚上九時關起大閘,遲到不允許登記。澳葡政府保安部隊參謀長羅樂琪三月三十日對葡新社指,四萬五千多人已登記,獲登記者可在澳門自由活動。澳督文禮治表示已對登記者作情況分析,問題將妥善解決。

   一九九零年四月一日,已登記無證者有人被帶署驗證指模相同後獲得釋放。澳門立法會在四月三十日審議禁止非法入境移民案。協助和收容非法入境者會加重刑罰。澳門政府在五月七日為已登記無證人士進行認別登記。獲澳葡政府認別登記新移民在一九九零年六月七日不需在澳住滿七年即可領証回鄉探親。無證者認別工作在七月三十一日結束,共有三萬二千人辦妥手續。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澳督宣佈明年上半年向三萬二千名臨時逗留證件人士發正式身份證,同時宣佈以後非法入境者即捕即遞解出境。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二日,澳門身份證明司為所有持臨時逗留證者發出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
     三二九事件對澳門的影響是澳門出入境和難民政策轉變。澳葡當局在一九九零年對無證人士實行特赦政策,對其後偷渡入境人士實行「即捕即解」措施加上在二十世紀後期,澳葡政府不再主動收容各地難民。澳葡政府其目的是為了解決澳門長期大量無證和難民人口所帶來社會問題之餘,也為澳門主權平穩過渡帶來條件。

               不過澳門回歸中國,成為中國其中一個特別行政區之後,其實繼續有超齡子女團聚的爭取行動。無論他們如何激烈的上街,如何激烈的集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始終未有為他們開特赦政策的綠燈。這是因為澳門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動增長人數之多,早已不能和三十年前相比。明白到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是否確定特赦超齡子女來澳,需要衡量許多社會條件是否合適。

                  對三二九事件反思,首先在於澳門回歸前二十年,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中國大陸的人偷渡到澳門生活?這是由於中國大陸在鄧小平時代推行改革開放也好,生活條件雖然改善,民主自由程度都沒有澳門的好。雖然也有一少部份已移居澳門的人會回流上珠海和中山等中國大陸居住,但大部份人仍想申請或偷渡到澳門居住。為什麼現在許多澳門人愛國愛黨?澳門建制派議員陳虹為什麼還經常提及習近平指示? 這樣體現中國大陸的民主和自由度要比港澳特區高,所以越來越多澳門人愛國愛黨嗎?這絕對不是,相反港澳特區的民主和自由度不斷萎縮,高度自治權也不斷萎縮,這些社會現狀實在值得我們深思。

2020年3月20日星期五

電子化教育是一種新趨勢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大陸和港澳等多個政府部門多次強調要少出門、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初期,中國大陸和港澳的大中小學相繼停課。許多博物館和圖書館也相繼暫停開放,許多博物館和圖書館到近來才陸續恢復開放。到底嚴重武漢肺炎疫情下,學生如何繼續學業?文化和歷史機構如何繼續維持進行向大眾推廣文化和歷史教育?電子化教育就有了普及的時機。

  電子化教育,故名思義就是通過電子設備和電子軟件進行遠程教育。雖然電子化教育已經在社會存續多年,不是什麽新鮮事物。不過在疫情爆發期間,成為普遍常見的社會現象,非常值得去深入探究。

         在疫情爆發非常嚴重情況下,對學生如何繼續維持教育?所依靠的就是遠程教育,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就是不同大中小學校的電子系統,進行遠程視像會議形式去上堂。不過這些課程不會向非該校學生開放。第二種就是公開形式的線上遠程教育,這種形式任何人都可以參與。例如中國大陸學而思網上不同基礎教育課程、網上不同外語教育短片、網上不同宗教學習網站,還有網上不同參考資料數據庫等。

        電子化教育是一種新趨勢,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憂愁。有教師擔憂其工作壓力會不會太大,學生會不會容易吸收到知識。有年級比較幼小的學生家長,就擔憂自己子女會不會跟得上學業?擔憂自己子女會不會懂得自制。雖然電子化教育可能有其弊處,不過好過停課又停學浪費時間。

         在疫情爆發非常嚴重情況下,文化和歷史機構如何繼續維持進行向大眾推廣文化和歷史教育?澳門文物大使協會副會長盧嘉諾建議本澳參考中國大陸「雲旅遊」模式,鼓勵親子居家透過網絡系統,加強認識和體會澳門世遺歷史,提升認知。根據《澳門日報》在二零二零年三月十七日報道,澳門文物大使協會副會長盧嘉諾指出:「近三個月以來,內地多處文物景點推出相關服務,藉與直播平台及旅遊服務公司等合作,通過線上直播、免費聽導覽等方式,讓大眾足不出戶也能看世界。為身在家中的居民提供新的旅遊體驗。當下我國已進入5G時代,包括旅遊、文化推廣等在內的方式,都將面臨劃時代的革新。澳門同樣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具有非常大的潛力來拓展“雲旅遊”,不應視之為本澳旅遊業步入寒冬後的折衷之策,或奇異之想,應是突破本土文化旅遊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當局應當機立斷,趁此良機大力發展。」

        筆者非常認同澳門文物大使協會副會長盧嘉諾的說法。近來也見不少中國大陸「雲旅遊」模式。例如高德地圖在農曆新年期間,曾經推出免費聽導覽。「四維時代科技」微信更獨家整理了超過一百多個網上三維博物館、藝術展/名人故居。根據《澳門日報》在二零二零年三月十七日報道,「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佈,為保護和傳承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嶺南傳統優秀文化,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三維展覽廳採用VR技術特別打造,多元化展覽呈現廣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和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多彩。讓粵港澳居民免費線上逛展廳、看非遺。」另外看多些Google Earth、高德和百度地圖也可以進行線上旅遊。這其實是好事,因為足不出戶就可以去到不同地方,去學習認識不同地方的文化。

澳門訊報濠情話舊 瞻前顧後專題:三二九事件三十周年

三二九事件發生背景 


參考鄭天祥、黃就順、張桂霞、鄧漢增所編著《澳門人口》、社工局。同時參考澳門、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台灣、加拿大舊報紙。可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大量人口湧入澳門。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間,由於澳門現代經濟開始起步,中國大陸發生三面紅旗而導致的大飢荒和文化大革命。同時東南亞興起排華浪潮,一些華僑被迫返國或遷來澳門,澳門人口因而再度飈升,其中一九六二年上半年就有五萬五千華僑湧入澳門 ,澳門中國籍人口在一九七零年也大增至二十四萬零八人,比一九六零年增加百分之四十九點三。由此新加坡《南洋商報》在一九六二年六月廿一日載,澳葡政府在一九六二年六月宣布願意收留所有中國大陸的難民,警告其他國家勿利用此事作政治宣傳。當時台灣正氣中華報載,美國甘迺迪總統極表關切,粵省高級幹部眷屬也紛紛遷往澳門。

一九六七年由於中國大陸發生「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大動亂,澳門人口又從人口機械遷出轉爲遷入,一九六七-一九七零年三年裡,共增加四萬三千五百一十七人,平均每年增加一萬四千五百零五人,而一九六七-一九七零年的自然增長量只有五千一百一十九人,這個時期人口的機械增長是自然增長的八倍多。由於大量人口湧入澳門,產生許多與人口有關的社會問題。澳葡政府曾於一九八二年三月登記了二萬三千八百名非法勞工及他們的六千名家屬,同時簽發居留證給他們。

在澳門社會工作局有關人口遷移與移民資料當中,可看出當時嚴重中國大陸居民非法偷渡情況:「至於同一時期,非法移民偷渡來澳的人數,很難統計,僅是官方零散公佈的被澳門警方遣返的非法入境的內地居民,一九八二-一九八九年共九萬九千六百五十一人次,八年平均每年一萬二千四百五十六人次,特別是一九八四年取消「抵壘政策」實行「即捕即解」措施以後,被遣返的非法偷渡的內地居民大幅增加,一九八九年一年就達到二萬一千三百零三人次的歷史性高峰。」由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大量非法移民偷渡進入澳門,引致在澳門無證人士增多,而不少私立學校都有錄取其無證人士子女入校就讀,這種舉動間接令澳葡政府難以遣返這些非法入境人士。

由於以上多種背景原因,澳葡政府就決定宣佈在一九八九年一月初為十八歲以下的無證青少年進行身份識別登記,史稱龍的行動,又稱八九特赦。早在一九八六年和一九八八年,澳門各學校就曾經突擊登記無證學生,當時市面傳澳葡當局有發證的可能。澳門保安部隊司令部在一九八九年一月九日宣佈特赦無證學生和青少年。在一月十日,澳葡政府為十八歲以下的無證青少年進行身份識別登記,超過萬人前往(現為交通廳)輪候登記。直至一月十一日登記行動結束,共五千六百一十一人獲登記。當日更有五百多名中國大陸青少年聚集邊境企圖闖關,但被三百多名拱北公安人員阻止。《澳門政府公報》在一月十二日刊登澳督五/GM/八九號批示,由即日起任何私校若再收無證學生,將被處罰。


龍的行動和三二九事件發生過程時間軸  製圖:建燁


三二九事件發生經過 


參考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六年的《澳門日報》、《華僑報》、《市民日報》、《大眾報》,還有參考澳門教育家劉羨冰所著《世紀留痕: 二十世紀澳門教育大事誌》和李振武、徐素琴、陸曉敏、 鄧開頌、葉小珍編著《粵澳關係三十年全紀錄》。

一九九零年一月,時任立法議員汪長南發起「助你家人團聚」的組織,以協助中國大陸的人士在澳團聚。一九九零年三月二十七日,立法議員何思謙就無證父母事呼籲小心處理以免引起負面影響。在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無證者到澳督府請願,要求公平對待。後發展至絕食;警方派員驅散請願者,引發人潮。三月二十八日上午,澳門總督文禮治派持槍的警員到汪長南的寓所「邀請」汪長南到澳督府。當時汪長南毅然單身前往,由於澳督府門外群情凶湧,強烈要求文禮治總督釋放汪長南,最後文禮治總督就同意釋放。時任澳門立法議員梁金泉在三月二十八日對無證人士靜坐行動作出評論,認為澳葡政府特赦祗考慮一部份無證人士,認為不太好。對偷渡客不斷湧入澳門,中方也要負部份責任。
三月二十九日,澳葡政府為四萬五千名無證人士進行登記。人潮洶湧,蓮峰球場人群因擠倒堆壓,當時有百餘人受傷。拱北邊檢是日起加強力量防衝關,同時暫停澳門遊申請,直至無證人士登記活動結束。晚上九時關起大閘,遲到不允許登記。三月三十日澳葡政府保安部隊參謀長羅樂琪對葡新社指,四萬五千多人已登記,獲登記者可在澳門自由活動。澳督文禮治表示已對登記者作情況分析,問題將妥善解決。

到了一九九零年四月一日,已登記無證者有人被帶署驗證指模相同後獲得釋放。時任澳督文禮治在四月二日接見多個社團代表時表示,澳葡政府將設專門小組處理已登記的非法入境者。同時準備制定嚴厲條例應對非法入境問題。澳門中華總商會在四月四日配合登記無證者的下步工作,成立三個工作小組和收集意見協助善後。馬萬祺在四月七日指出對已登記無證人士政府應發給臨時證。數百人在四月八日往澳督府請願,要求當局放寬移民入境限額,警方採取措施阻截,載走百人,事後有兩人被檢控。五十名無證媽媽在四月十二日於特警總部前要求政府速辦證件,遭警驅散。文戈在《市民日報》發表專欄文章《如何甄審無証人士》。澳門立法會在四月三十日審議禁止非法入境移民案。協助和收容非法入境者會加重刑罰。劉焯華稱登記無證者善後工作政府應預謀解決辦法。

保安司令在五月六日稱當局會按澳督批示行事發證予已登記無證學生。同日廿餘名聲稱未登記無證者往檢察官公署求助經勸解後無功而退。澳門政府在五月七日為已登記無證人士進行認別登記。時任立法議員梁金泉在五月十日稱無證登記協調會措施應與各部門協調一致。有關部門未獲正式通知,地盤負責人在五月廿六日稱對僱用已登記無證者有疑慮。
逸園賽狗場所製作峰球場(逸園賽狗場)模型門口 建燁拍攝

獲澳葡政府認別登記新移民在一九九零年六月七日不需在澳住滿七年即可領証回鄉探親。已登記無證人士認別工作在七月八日完成認別者近兩萬三千人。無證者認別工作在七月三十一日結束,共有三萬二千人辦妥手續。一九九零年八月一日,警方所發出登記紙是日起失效。已登記無證人士,澳葡政府當局在一九九零年九月十四日採取兩種處理方式,該類人士將作甄別處理。

後來直至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澳督宣佈明年上半年向三萬二千名臨時逗留證件人士發正式身份證,同時宣佈以後非法入境者即捕即遞解出境。一九九六年一月九日謠傳有登記,無證學生三百人湧向舊總部。到了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二日,澳門身份證明司為所有持臨時逗留證者發出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

以上可見,一九九零年三二九事件其實是一九八九年龍的行動的延續,整個歷史事件發生過程長達七年之久,時間也過了三十年。事件相關人物時任立法議員汪長南,澳門大專畢業人士協會主席,曾在澳門《訊報》撰寫「長南評議」專欄。時任立法議員何思謙,曾任消委會執委會主席,二零零八年底被揭發涉嫌貪污,在二零零九年八月十六日在廣東珠海自殺身亡。 時任澳門立法議員梁金泉,在澳門回歸後曾任澳廣視常務董事兼行政總裁。時任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萬祺,在二零一四年五月廿六日因病離世。時任澳門總督文禮治,在一九九一年辭任澳門總督。時任澳門總督韋奇立,因澳門回歸中國,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卸任澳門總督。事件相關地點澳門總督府,在澳門回歸後改名為特區政府總部。位於澳門半島西北部蓮峰球場的逸園賽狗場賽狗專營批給合同,已於二零一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屆滿。

2020年3月13日星期五

就是這樣愛上地圖


  在廣州就讀小學三年級就喜歡上地圖,當時教導筆者的班主任在學生手冊評語上說「愛繪畫,對地圖感興趣,熟悉地理位置。」當時小學還沒有地理課,如何熟悉地理位置,如何解讀地圖圖例,完全無師自通。曾經沉迷到家人把所有地圖收起,還對老師投訴經常看地圖。其實愛上地圖過程是有一段故事。
  最開頭就是小時候發現學生手冊上,為什麼公布成績時歷史和地理科總是空著?心中好奇地想歷史和地理科到底是什麼學科?後來也好奇想知道大人總是看著甚麼圖畫紙。至此就開始有探索歷史和地理的渴求。當時小學老師發現筆者這個興趣之後,非常用心培養,小學圖書館還贈送一本小學生中國歷史地圖冊給筆者。
  閱讀地圖其實不難。地圖其實是使用比例、線條、符號記錄人類與自然世界一切。例如淺藍或深藍色是大海,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國家,顏色深淺代表地勢高低等。地圖是一位好好的朋友,他作為藝術品可以令人心曠神怡,他作為老師教授許多一個國家或地區無窮有趣的知識。有地圖陪伴,就算一天在家也不怕。
  小時候經常去的地方,首先是位於廣東廣州環市東路的地圖書店,是官方廣東省地圖出版社旗下的一間書店。地圖書店成立時間就不太清楚,最記得是小學放學時候,經常去這個地圖書店看地圖和購買地圖。當時一些叔叔和姨姨還贈送地圖給筆者。這間地圖書店現在還有開放,不過裝修之後的售賣地圖類別就沒有兒時那麼豐富。《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這本書,自己就在一九九七年左右在這裡購買。其次就是廣州購書中心售賣地圖的地方,這裡以最新出版為主,不過也有不少歷史地圖發售。由於當時所住地址的生活方便,兒時經常快捷地去到這兩個地方。
  筆者得到的第一張地圖,是一九九五年由廣東省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廣州市地圖。兒時是要求家人去購買,得到這張地圖之後當然開心,還一直保留至今。家人知道我好喜歡地圖之後,贈送許多中國各市舊地圖給筆者。例如有自己出生時的一九八七年廣州市地圖、一九五八年北京地圖、八十年代杭州西湖導遊圖、八十年代泰山導遊圖等。
  移居澳門之後,感覺澳門地圖繪製暨地籍局也是一個好地方,可惜只有網上書店,沒有實體書店。澳門地圖繪製暨地籍局定期出版的澳門地圖集,是一本筆者非常期待的書籍。因為一次比一次精美。雖然價錢貴一些,但是物有所值。另外澳門地圖繪製暨地籍局物有所值之處,還有澳門不同時期衛星或航拍地圖、海報、明信片都可以公開發售。澳門和廣州地圖出版最大分別是,澳門不需要政府審批就可以自由出版地圖,廣州出版地圖按中國大陸法律規定送政府審批才可以推出。澳門民間推出的地圖也不差。
  隨著時代轉變,Google Earth電子地圖、高德電子地圖、百度電子地圖也是另一個好去處。因為不用等待地圖出版社出版實體地圖,就可以見到最新地圖資訊。電子地圖資訊還比實體地圖資訊豐富,因為可以見到各地街景和衛星地圖之餘,還可以看到宇宙各種地圖資訊。

2020年3月6日星期五

澳門訊報濠情話舊 瞻前顧後專題: 澳門歷史上的瘟疫




















歷史建築與瘟疫


本文主要參考歷史文獻去梳理這些澳門歷史建築物過去與現在。這些與澳門歷史上曾經發生瘟疫有關的建築物分佈,都集中在澳門世界遺產保護區範圍之內或附近。

白馬行醫院:參考澳門世界遺產網站,白馬行醫院是澳門最早開設的西式醫院,由澳門主教卡內羅(D.Belchior Carneiro) 於一五六九年創辦,由仁慈堂管理,華人稱為「醫人廟」。也是中國領土以至亞洲出現的第一間西式醫院,牛痘接種即由此醫院傳入中國大陸。

二0一0年的澳門葡萄牙領事館,原址為白馬行醫院
 建燁攝
參考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所編《澳門編年史》所記,啤道路‧滑(Pedro Huet)在清嘉慶十年(一八零五年)將牛痘帶到澳門之後,就引起澳葡政府的重視,澳門王室大法官兼仁慈堂董事會審理法官眉額帶曆於是年五月發佈一項命令:「天花接種的方法已被帶進澳門,本董事會決定在仁慈堂醫院(即貧民醫院)辟出一間屋子以供接種之用。每天從早晨開始,由議事會醫生向自願前來接種者施種。」

施白蒂所編《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所載,在十九世紀曾經一度收治麻瘋病人,直至到一八七八年將轉移到葡萄牙行政管理下的小橫琴島。參考澳門記憶網站所記,直至一九七五年十月三十一日,白馬行醫院正式關閉而結束運作。該大樓現為葡萄牙駐澳門總領事館館址。

 二0二0年全民應對武漢肺炎下的大三巴牌坊
建燁攝
聖保祿學院藥房:據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所編《澳門編年史》記載,聖保祿學院藥房是當時澳門在十七世紀唯一的藥房。據《澳門聖保祿學院年報》記載,天啟七年(一六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在本年是澳門發病率最高的年份之一,由於小城瘟疫流行,病人絡繹不絕地湧向澳門僅有的幾家醫院,一時間藥品變得異常緊缺。由於聖保祿學院藥房是澳門當時唯一的藥房, 因而擔負起供應藥品的重任。雖然如此亦漸漸難以支撐下去,直至無法滿足社會需要。這樣由於診治不及時等多種原因,而導致很多人死去,其中尤以華人為多。

後來由於一八三五年一月的一場大火,令聖保祿學院以及天主之母教堂僅餘聖保祿學院的部分地基,而教堂之前牆壁仍健全,因當時的中國人簡稱São Paulo為三巴,而區別於另一間聖若瑟修院(稱為三巴仔),就把這裡稱之為大三巴,加上其形狀有如中國式的牌坊,所以稱之為大三巴牌坊。

九澳麻瘋院:參考施白蒂所編《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所載,原來澳葡政府不是一開始就將麻瘋院工程計劃設置在九澳建造,先是在澳門(馬交石、關閘),後來又是氹仔或路環,最後終於在一八八五年一月二十日將建成的、有警衛和劃定禁區的痲瘋院交付使用。設施至一八八五年五月才能裝備齊。到了一八八五年五月三日,為避免交叉感染與擴散,小橫琴島女性痲瘋病人被轉移到路環九澳痲瘋院。男人仍留在小橫琴北岸。現時九澳麻瘋院早已荒廢多年,可惜九澳麻瘋院被修復到面目全非,其實應該先參考這幢歷史建築設計檔案,再按照原有歷史建築特色去修復。加上現時澳門都有不少建築界人才,為何不首先去問一問他們意見?

瘋堂:原名辣撒拉堂St. Lazarus.,又名望德聖母堂,惟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就稱為發瘋寺。據葡人朱薩士之《澳門史 (Historico de Macau)》載稱:「澳門首任主教賈尼勞,於一五六九年時,曾在該地設立一所麻瘋院,以為麻瘋病人留醫之所,並於院側附設一間小教堂,名為辣撒拉堂云。」

鏡湖醫院:鏡湖醫院創於一八七一年。參考澳門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所編輯黃雁鴻所寫的《港澳的鼠疫應對與社會發展 (一八九四-一八九五)》一文,原來當時華人管理的鏡湖醫院曾經是一間專治十九世紀末鼠疫的醫院。「澳葡政府非常倚重華人的民間力量,在很多措施上都以華人組織或華人領袖作協調甚至主導。例如設立防範鼠疫公會,以華人紳商為成員,實行清潔和衛生措施;又如以華人醫院鏡湖醫院為專治鼠疫的醫院,同時尊重中醫和中國傳統,並不強行把病人搬到鼠疫醫院集中治療,而是把華人的病疫事務全權交給鏡湖醫院,葡人並未監察或過問。」可見鏡湖醫院在當時澳門社會的重要性,澳葡不插手下有助於鏡湖醫院更好地應對鼠疫。鏡湖醫院現時仍然是澳門的三家醫院之一。

山頂醫院:全名仁伯爵綜合醫院,在一八七三年落成,一八七四年一月六日,正式啟用。施白蒂所編《澳門編年史》(二十世紀 (一九五零-一九八八))所記,一九五六年一月廿七日,開始興建仁伯爵醫院肺結核病院。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四日,仁伯爵醫院肺病大樓建築工程完工後,整個醫院現代化工程已完成,至此該仁伯爵醫院可以完全使用。現時仁伯爵綜合醫院仍然是澳門的三家醫院之一。


歷史人物與澳門瘟疫記聞
以下就為大家講述澳門歷史人物與瘟疫舊聞。以下澳門歷史人物可分為四個情況,第一種是慈善捐助救濟者,第二種是以學術付出貢獻者,第三種是以醫術付出貢獻者,第四種是因瘟疫離世者。


  澳門歷次瘟疫都有不少慈善救濟者,例如按《鏡海叢報》當中一八九五年五月廿九日《善則旌之》和一八九五年六月五日《是亦妖劫》報道。澳中華紳盧焯之、何穗田各題捐善款費銀一千元,洋藥公棧(鴉片屋)同時助銀一千元,在籍候補道陳芳捐銀四百元,其餘紳商同時都去解囊以相助。他們所捐款項就在灣仔石角嘴地方,附近拱北關廠海旁曠區,建搭大棚廠一座,安置染疫病眾。

  直至到一八九五年的六月期間,澳門連續下降大雨,當時所有疫症漸慶安平。在這次疫症殃及澳門這個地方之後,澳中富商例如有柯家、曹家都非常廣助善緣,而且雄捐善費。當時許多富商奔避疫症,惟有只見聞盧焯之、何穗田這兩位商紳始終留在澳門,而且晝夜奔馳,殊屬忘身救患,可見他們慈善救濟的熱心。這場疫症參考香港《華字日報》所報,是由於一八九五年四月在澳門患起核疫症(即線鼠疫)後,日漸流行,每日染症而亡者數人,甚至 一日之間死者十數名這麼多。

  參考收錄在《澳門史新編》第三冊,第九百九十六頁,由阿馬羅所寫的《澳門醫學:名醫、藥房、流行病及醫務治療》一文和以葡萄牙文記錄的「Macau Antigo (老澳門)」博格,其中記錄著一位付出抵抗疫症貢獻的勇士,就是於一八九四年任職澳門利宵中學首任校長高斯華(José Gomes da Silva),他生於一八五三年,死於一九零五年。

  他在清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年)完成了《澳門衛生報告》。該報告非常詳細地報道了當時澳門的衛生情況,特別是對沙崗區和新橋區的衛生情況進行深入的報道。這份報告第一次附錄澳門植物的目錄,並收集了三百多種植物標本。在當年的霍亂爆發時候,他毫無種族歧視和科學家的傲慢,邀請一位本地郎中來幫助他一同抵禦霍亂,而且,這位郎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當時正值「印度(Índia)」號輪船駛抵澳門,船上有霍亂患者,這位醫生隨即下令在二龍喉、劏狗環(即海邊馬路一帶)、東望洋炮台及青洲錨地設立隔離棚,隔離霍亂患者,避免此疫在澳蔓延。他還在其供職的學校內成立了一小型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礦石和動物標本,並搜集當地植物製作標本。這些標本現存於科英布拉大學植物學院。

  另外澳門著名外科醫生押巴士(Eugénio Marciano Alvares),參考Jorge Forjaz,所著的《Famílias Macaenses》, Vol.I所載,他是澳門土生阿爾瓦雷斯家族第八代,這個家族是一個醫學世家,其父親就是澳門著名外科醫生,由於在澳門控制霍亂疫情所做的貢獻曾被授予騎士勳章,其堂兄弟卡米洛.阿爾瓦雷斯(Camilo Dionísio Álvares)為里斯本聖若瑟醫院臨床分析實驗室主任,為葡萄牙熱帶醫學的創始人及在葡萄牙第一個檢測出黑熱病(Kala-Azar)寄生蟲的醫生。押巴士繼承父業,早年在孟買大學修讀醫學,後來去英國進修,返回澳門之後就成為外科醫生,一八九五年擔任澳門警備部隊主治醫生,後來獲任澳門衛生司司長。一八九一年被列為對澳門貢獻最大的四十位人士之一。他最後在民國九年(一九二零年)十一月六日於泰國曼谷去世。

  在澳門歷任總督之中,參考前澳門歷史檔案館館長施白蒂所編《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所載,海軍上校、前澳門總督官也(Pedro Alexandrino da Cunha)在澳門任內死於霍亂,終年四十九歲。在後來JOSÉ SIMÕES MORAIS在二零一七年於葡萄牙文《今日澳門》報刊登的《澳門總督三十七天》學術研究文章當中,他認為前澳門總督官也(Pedro Alexandrino da Cunha)是肆虐澳門的霍亂疫情首批受害者之一。他在一八五零年五月三十日至七月六日當任澳門總督,上任不足兩個月。

他後來被埋葬在聖保祿墳場(位於澳門西墳馬路,即是舊西洋墳場)教堂後面。位於葡萄牙羅妥達市也特爲他立了一坐牛身雕像,紀念他在安哥拉任職總督期間所做的突出貢獻。施白蒂認為儘管官也(Pedro Alexandrino da Cunha)在澳門任職時間短暫,但他爲推動澳門地方貿易和求得和睦氣氛所做的貢獻和顯求出來的決心獲得了一致承認。位於氹仔舊市區的官也街正是以澳門總督官也(Pedro Alexandrino da Cunha)命名,在一八六九年七月廿六日正式使用,現時為著名的旅遊手信街。
澳門歷次瘟疫時間軸簡圖 建燁製圖

武漢肺炎非常時期下的社會現象

在武漢肺炎疫情肆虐的非常時期影響下,發現多個地區出現不少社會現象。以下就為大家述評,也為這個非常時期做一個社會記錄。

  首先就是不同地方官方在不同時間舉行的記者會。例如中國大陸政府在每日上午或下午召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每日下午四點半舉行二零一九冠狀病毒病個案最新情況簡報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每日下午五點舉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佈會。這些官方記者會往往成為焦點,這是由於武漢肺炎最新疫情、官方最新限制措施等都在此發佈。從這些官方記者會也可比較各地官方處理控制疫情的能力。

  其次就是隨處可見防控措施在都市推行,同時口罩與不同地方民眾距離拉近。這是由於武漢肺炎疫情肆虐下,每個人都需要作出防護措施。不同地方的民眾都去到藥房和衛生中心排隊購買口罩,許多大型場所如圖書館、電影院也暫停開放,澳門的賭場也曾經暫停營業。

  第三就是突然掀起龍珠熱潮。正是由於香港堪輿學家及粵劇編劇李居明,發表有關全香港的電視台播放龍珠就可以抗疫的言論。根據香港《晴報》在二零二零年二月廿七日報載「玄學家李居明連日來在社交平台都發表不少關於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言論,在YouTube上載多段「李居明談抗擊肺炎」短片,至今已經播出九集,起初教大家做健身操,後來又教大家用手勢和念經「加持」口罩。他揚言兩個生肖的人能夠避開疫情這一劫,正是屬龍和屬牛的人,因為中國民間重視孫悟空,是因為馬騮代表新金,不怕火毒火燒,而日本動畫《龍珠》其實是參考中國名作《西遊記》而創作出主角「悟空」,加上玄學上用「龍」及「牛」來散熱、散火毒,因此李居明認為只要全香港電視台都播放《龍珠》這部卡通,就能夠有助抗疫。」香港的網上平台「Viu Hong Kong」就率先應大師的要求將《龍珠》上架,同時留言「Viu免費播《龍珠超人》」。另外香港龍珠小站等網站或FB專頁也在二零二零年二月廿七日起,每晚都在Facebook直播《龍珠二世》。當晚有六千網友同時觀看,當中也有不少澳門網民觀看。

  第四就是掀起網上工作和網上教育的普及熱潮。這種網上工作和網上教育,在二零零三年SARS時期是沒有現在這麼普及,正是由於當時科技沒有現在這麼先進,現在一部智能手機就有許多電子功能。例如中國大陸學而思網校有網上免費課程,旨在停課不停學當中學習知識。中國三星堆博物館綜合館在二零二零年二月廿九日舉行線上開幕儀式。筆者的廣州朋友電車在二零二零年二月廿九日於網上舉行有關導賞的講座。相信在不久將來,網上工作和網上教育等電子化生活,會在地球每個角落更為普及,因為這是一種嶄新的生活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