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大陸和港澳等多個政府部門多次強調要少出門、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初期,中國大陸和港澳的大中小學相繼停課。許多博物館和圖書館也相繼暫停開放,許多博物館和圖書館到近來才陸續恢復開放。到底嚴重武漢肺炎疫情下,學生如何繼續學業?文化和歷史機構如何繼續維持進行向大眾推廣文化和歷史教育?電子化教育就有了普及的時機。
電子化教育,故名思義就是通過電子設備和電子軟件進行遠程教育。雖然電子化教育已經在社會存續多年,不是什麽新鮮事物。不過在疫情爆發期間,成為普遍常見的社會現象,非常值得去深入探究。
在疫情爆發非常嚴重情況下,對學生如何繼續維持教育?所依靠的就是遠程教育,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就是不同大中小學校的電子系統,進行遠程視像會議形式去上堂。不過這些課程不會向非該校學生開放。第二種就是公開形式的線上遠程教育,這種形式任何人都可以參與。例如中國大陸學而思網上不同基礎教育課程、網上不同外語教育短片、網上不同宗教學習網站,還有網上不同參考資料數據庫等。
電子化教育是一種新趨勢,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憂愁。有教師擔憂其工作壓力會不會太大,學生會不會容易吸收到知識。有年級比較幼小的學生家長,就擔憂自己子女會不會跟得上學業?擔憂自己子女會不會懂得自制。雖然電子化教育可能有其弊處,不過好過停課又停學浪費時間。
在疫情爆發非常嚴重情況下,文化和歷史機構如何繼續維持進行向大眾推廣文化和歷史教育?澳門文物大使協會副會長盧嘉諾建議本澳參考中國大陸「雲旅遊」模式,鼓勵親子居家透過網絡系統,加強認識和體會澳門世遺歷史,提升認知。根據《澳門日報》在二零二零年三月十七日報道,澳門文物大使協會副會長盧嘉諾指出:「近三個月以來,內地多處文物景點推出相關服務,藉與直播平台及旅遊服務公司等合作,通過線上直播、免費聽導覽等方式,讓大眾足不出戶也能看世界。為身在家中的居民提供新的旅遊體驗。當下我國已進入5G時代,包括旅遊、文化推廣等在內的方式,都將面臨劃時代的革新。澳門同樣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具有非常大的潛力來拓展“雲旅遊”,不應視之為本澳旅遊業步入寒冬後的折衷之策,或奇異之想,應是突破本土文化旅遊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當局應當機立斷,趁此良機大力發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