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6年4月8日星期五

不應該逼學生功課太緊

在二零一六年二月廿九日刊登的政府公報當中,第十九/二零一六號社會文化司司長批示,核准本澳小學教育階段基本學力要求的具體內容。該批示刊登之後,受到一些市民的爭議,到底當局是為了誰制訂本澳小學教育階段基本學力要求?雖然當局改善本澳教育政策是件好事,不過這個小學教育階段基本學力要求,令本人感覺到有點意外。
 
  到底爭議點到底在哪裡?首先就是小學教育階段基本學力要求的基本理念過於理想化。例如小學中文課程「不僅要提高學生運用中文的能力,還應兼顧學生品德的培育、文化的薰陶和審美能力的提升,為學生的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另外課程目標也過於理想化,以小學教育階段品德與公民為例,既要讓培養學生珍愛生命,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也要培養學生愛國家、愛澳門的情感,總共有六點。雖然教育要求理想化不是壞事,不過在計劃理想過程中,必須同時考量實踐的可行性。要思考在實踐過程中,是否達到這麼多理念和目標要求。
 
  其次就是小學教育階段基本學力要求的要求設定過於高。例如「累計認識常用漢字不少於三千個,至少會寫其中的二千個」,「背誦優秀詩文一百四十篇,其中包括古詩文七十篇」等。作為大人應該認識小朋友的頭腦,絕對不能和電腦相比較。對學業過高質量要求,未必令學生學習到真正知識。不應該強求小學生能夠超越同自己同齡的學習和生活水準。小學生能夠超越同齡能力就最好,不過以自願學習為主要教育基礎。
 
  要討論這個問題,必須認識什麼是小學教育階段基本學力要求。該批示的主要有十二份附件,科目包括「小學教育階段作為第一語文即教學語文的中文、作為第二語文的中文、作為第一語文即教學語文的葡文、作為第二語文的葡文、作為第一語文即教學語文的英文、作為第二語文的英文、數學、品德與公民、常識、資訊科技、體育與健康、藝術」。可見十二份附件上包括許多科目,小學生是否按照當局要求完全認識這些知識,似乎是一個問題所在。
 
  香港毛記電視有首歌叫做《補充練習無間做》,是改編自香港著名藝人劉德華和梁朝偉合唱的香港電影《無間道》主題曲,是由被稱為劉小華的小朋友劉皓嵐主唱,諷刺學生功課無間地去做,其實受害的始終是一班學生。學生回到學校讀書的目的,不應只是填鴨式學習知識,應該同時感受社會生活的樂趣。最近在香港有一些中小學生因讀書壓力自殺,澳門是否有許多中小學生是否因讀書壓力萌生輕生念頭就不太清楚。社會各界應該深刻反思中小學生自殺的原因,應該教育培養中小學生的同時,先多了解中小學生心理感受。
 
  大家必須明白,將所有小朋友教育成神童未必是好事。不應該逼學生功課太緊,否則只會弄巧反拙,達基本學力要求的小學生未能有預期數量之餘,會把相關問題越來越糟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