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7年12月29日星期五

社會應當重視粵語教育

近來廣州市面「推普廢粵」話題再興熱話,按照有線中國組在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二十日影片報載「近日內地一項調查顯示,在廣州,近三成土生土長的六至二十歲青少年不懂說廣東話。我們的記者訪問過兩個家庭,發現小朋友明顯較抗拒廣東話,甚至出現「識聽唔識講」的問題。「講廣州話太難了,在學校太丟人了。」小一學生王揚曦指,在學校上課都是說普通話,要講廣東話太難。他的父母都要「諗諗計仔」,在家中訂立遊戲規則,鼓勵兒子多說廣東話。王太認為,要令兒子學好廣東話並不容易,但會與丈夫繼續努力,堅持做到文化傳承。」

  在廣州有近三成土生土長的六至二十歲青少年不懂說廣東話情況,這是由於有以下幾種原因。首先就是部份家長,不太重視對青少年兒童從小進行粵語教育,認為小朋友長大後自然會理解而轉變習慣,這情況是從廣東話字幕組受訪影片《我係廣州人,我唔識廣州話》當中得知。其實語言習慣應當從小就要培養,要等到小朋友長大後才轉變就會太遲了。其次是社會環境問題,越來越多外地人口去廣州新定居的子女入讀廣州中小學,土生土長廣州小朋友逐漸被他們同化而習慣說普通話。這種情況就非常需要中小學的校方領導和老師,如何正確對待普粵雙語的教育。第三就是作為土生土長廣州人也有學懂粵語責任,因為無可能你講給別人知你是土生土長廣州人,而不懂得什麼是廣州話。

  港澳地區粵語情況也不太樂觀,港澳在回歸之後,一些學校開始對一些科目進行普通話教學。最近發現澳門有個青年社團網絡主持直播節目,在直播節目上使用一些太大陸化的普通話詞彙。澳門也有個立法會勞工界間選議員李振宇,在立法會使用普通話進行發言,他認為這樣實現了多年夢想,最終他這種行為被許多澳門市民非議。雖然港澳地區粵語情況也不太樂觀,但未至於有嚴重問題,但是我們要有居安思危的心,千萬不要輕易地忘記自己的文化根本,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文化根本被滅絕不關自己事。自己文化自己救,若果自己文化自己不救,沒有其他外人可以完全幫助到自己。

  雖然粵語在廣東、廣西等地於語言運用傳承方面逐漸式微,但是在廣州、香港、澳門等地仍有傳授教育粵語的活動。在廣州有許多學者和作家等編寫許多有關傳授教育粵語的教材與有趣書籍。例如廣州五羊小學就在二零一五年開始,就邀請了廣府文化學者饒原生為學生們上粵語推廣課,該校在二零一七年更推出了《粵讀羊城》校本粵語教材。廣州暨南大學漢語言研究中心編寫第一本粵語拼音教材。另外廣州也有青少年粵劇培訓活動、青少年粵語說書培訓活動等。香港等地一些學者研發粵語電腦打字輸入法。澳門也不例外,政大廣東話社準備在二零一八年一月六日下午兩點至四點,於澳門成人教育中心舉辦粵語拼音速成班。這個活動會收取每人澳門幣一百元捐給粵語教材與教學法協會(粵教協),以支持他們編寫粵語教材和拓展海外粵語教學的工作,歡迎大家參加。現在還有這麼多傳授教育粵語的活動是好事,這是因為粵語是我們嶺南人的根,有義務學好、講好、推廣好粵語,讓粵語能夠永遠運用和流傳下去。

2017年12月22日星期五

觀「光影留聲-澳門百年影業」展有感

最近有個活動對筆者實在有興趣,活動名字為「光影留聲|澳門百年影業」展,不過在展覽場刊當中則稱呼為「光影留聲/電影百年」展,是由澳門懷舊收藏學會主辦,也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協辦,活動在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至二十日舉行,展覽地點在盧九公園春草堂。
  
  「光影留聲|澳門百年影業」展覽顧名思義就是與澳門影業有關,首先參照展覽場刊文字簡介,可讓大家了解到澳門百年影業的變遷。從世界電影在一八九五年的出現,到澳門電影院始於一九一零年,到澳門影業黃金時期,到澳門影業式微。可見理解這種情況之後,令人感到非常唏噓。

  當走進盧九公園春草堂,就會見到「光影留聲|澳門百年影業」展覽幾個活動名稱大字之外,就可以見到一幅大型的澳門老地圖。這幅大型的澳門老地圖,應該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見過這幅地圖應該出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澳門工商年鑑。其次在這澳門老地圖上,標注許多當時澳門戲院的分布。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澳門戲院分布,原來主要集中在現在澳門中區和沙梨頭附近一帶,在跑馬場舊址和其他一些地方也有零星分布。在澳門老地圖上觀察,可見當時澳門影業的繁榮。這應該是因為當時的娛樂無現在這麼多,現在的人看電影,最主要有一部數碼功能的手機就可以了,但當時的社會沒有這麼多高科技的產品可以娛樂。加上當時戲劇人才眾多,因而戲劇種類也許多,而促進澳門影業的繁榮。

  從「光影留聲|澳門百年影業」展覽場刊了解到,這一些珍藏品是澳門懷舊收藏學會會員多年來長期專心收藏的紙品文物。其種類也非常多樣,有當時的電影海報、有當時的澳門戲院的老照片、有當時曾經刊登電影廣告的老報紙、有當時電影明星照片、有當時澳門戲院入場票券等。吸引筆者之處,在於一些票據上有何賢的親手筆跡,在老報紙上也發現一些有趣的老新聞。雖然許多紙質文物都變黃,有些也變了不知什麼情況,始終沒有變是紙質文物當中的文化內涵,見證著我們澳門影業就是這樣一路走來。

  到底什麼是收藏的意義?收藏的意義絕對不是只為了收藏,而是充分使用收藏品進行廣泛普及教育和學術研究,否則只會浪費了購買收藏品高昂的金錢。澳門懷舊收藏學會會員多年來把長期專心收藏的紙品文物,放在展覽場地上展出,是個很好的收藏愛好者對待收藏品方法。可是始終有美中不足,在於活動宣傳太少,如果沒有別人介紹,則不知道盧九公園春草堂有這個活動舉辦,當日去參觀時也感覺展覽的人流太少。沒有足夠的活動宣傳,只會白白浪費展覽工作人員的辛勞。

2017年12月14日星期四

與吳俊雄教授見識黃霑世界


      原刊澳門訊報建語燁言專欄
  「霑叔一聲笑:黃霑鮮為知的一面與港式流行文化的精髓」講座,由澳門公共圖書館及《新生代》雜誌合辦。時在在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九日(星期六)下午三點至五點;地點在何東圖書館二樓石室;主講者為流行文化學者、前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名譽副教授吳俊雄。雖然這個活動一早爆滿,筆者報名後未能成功錄取,但當日去到會仍可以額外簽名參加,入到後仍有許多座位,這可能是筆者與黃霑和吳俊雄教授的一種緣份吧。感謝《新生代》雜誌和澳門公共圖書館,能夠請到這一位研究黃霑專家吳俊雄教授,來與澳門大眾去見識黃霑世界。
講座內容首先是談談二零零五年十月在香港大學舉行的黃霑書房展。當時這個黃霑書房展,接近一比一的比例還原黃霑書房的樣子之餘,還展出原本收藏在黃霑家中的許多黃霑遺物。可惜當年筆者還年少,未有現在這麼膽子大地周圍自助旅行,而錯過了這場黃霑書房展。不過不需要太過可惜,因為吳俊雄教授在講座提及黃霑書房,在未來也有一些紀念黃霑的新研究計劃和相關活動,非常期待新研究計劃和相關活動的到來。黃霑值得許多人多加研究,這是因為他的作品不單影響香港社會,也影響世界不同地方華人社會。
  其實筆者喜歡黃霑已許多年,收藏有關黃霑藏品也許多,感覺講座主題所指黃霑鮮為人知的一面,早已不算特別陌生。吳俊雄教授在講座指黃霑鮮為人知有兩面,首先是黃霑完本不是鬼才,鬼才稱呼只是外人為他加上。吳俊雄教授在講座當中指「黃霑有時被神化,人們常用鬼才形容霑叔,感覺不為人知面更加令人有興趣。當時他正職做廣告業,但經常寫歌、做主持、拍電影。人們開始稱呼他鬼才,是《問我》歌曲推出時期。《問我》歌曲歌詞有自相矛盾的錯誤,後來黃霑在《麗花皇宮》唱《問我》歌曲時,把錯誤歌詞刪掉。《上海灘》歌曲歌詞『起伏夠』,黃霑也不知是什麼意思。」
  從吳俊雄教授言語和電腦投影片當中得出,黃霑在他個人專欄和公開場合,大力反對或反感他人稱呼為阿叔、鬼才、名嘴,反而他在公開場合經常自嘲。例如黃霑在一九七七年他於香港《新報》個人專欄自喜集當中,反駁他人對他稱呼他為鬼才的說法。黃霑在一九九六年參加遊戲節目《超級無敵獎門人》時,當有位女藝人形容名嘴時候,他立刻反駁說是臭嘴。黃霑在一九九八年香港煇黃演唱會當中,自嘲自己為老嘢。另外黃霑他也常常在公開演出場合,大膽地自認經常抄歌。這種黃霑精神值得學習,這是因為吳俊雄教授指黃霑他除口琴外,所有歌影視文等都是自學而來。擁有不卑不亢的心,才能夠成就更多人生。至於第二個黃霑鮮為人知的一面,就是人們提及他個人多過他的作品,這應該是黃霑擁有獨特人格魄力,吸引許多人談論他本人,例如黃霑的不文形象、黃霑的情史等。
  講座除此之外,吳俊雄教授也提及年少黃霑與二十世紀香港歷史的微妙關係,也提及黃霑曾經分享當時香港著名歌星的錄音情況等。感覺講座意猶未盡,希望未來也有類似講座能夠舉辦。

2017年11月24日星期五

回顧十三年來黃霑逝世後的紀念活動

   本文刊登之時,正是香港跨媒體創作人黃霑逝世十三周年。黃霑的女兒黃宇詩早前在社交網站預告會Facebook網上直播,回憶她與黃霑的往事。流行文化學者、前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名譽副教授吳俊雄將在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九日到澳門何東圖書館,與《新生代》雜誌合辦「流行文化的時空旅行系列講座_霑叔一聲笑:黃霑鮮為人知的一面與港式流行文化的精髓」講座。本文也對霑叔逝世後的紀念活動略作記錄,由於篇幅所限,只抽出其中一些作回顧評論。


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在二零零五年十月舉辦「黃霑書房」展覽,展出黃霑的填詞論文手稿、相片、書法及筆記等。這是當時香港報刊有關報道。建燁珍藏。
黃霑逝世十三年來早已有多項紀念活動,包括追思彌撒、重新出版黃霑舊作、推出紀念唱片集、追頒獎項、展覽、藝術展、音樂劇、講座、網上直播、推出紀錄片、推出紀念歌曲、推出電視紀念節目、行街團等。紀念活動非常多元多彩,可見黃霑離世後,仍然有許多人懷念他,永遠記住他。霑叔他在天堂上,見到這麼多人對他這麼著緊,應該開心得哈哈大笑。
  重新推出黃霑舊作有幾本,在二零零四年十二月,明窗出版社出版《滄海一聲笑黃霑文集》,共收錄五部作品:《未夠不文集》、《想到就寫》、《過癮人過癮事》、《廣告人告白》、《開心半世紀》。皇冠出版社出版黃霑所著的《香港仔日記》小說四本。博益文庫出版加印第六十一版《不文集》。全港各大唱片公司在二零零四年尾攜手,為黃霑推出黃霑作品集《笑傲歌壇黄霑傳世經典》。二零零五年一月,博益文庫出版加印典藏版《數風雲人物》。由於博益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在二零零八年一月二十五日宣布休業,由博益文庫出版加印的《不文集》和《數風雲人物》成為了絕版書。
  另外香港和各地一些作家,推出紀念書籍紀念黃霑。例如中國大陸作家王玉在二零一三年推出《歌影江湖──黃霑X大導演X影壇眾星》,在二零一六年推出《黃霑:你道簡單是聲笑》。中國大陸作家王玉推出黃霑的書後,受到許多讀者批評,這是由於她寫錯許多地方。例如錯把黃霑出生的地方寫成廣州順德,黃霑本是在廣州出生,其籍貫是在番禺。也錯把客途秋恨(南音)音樂說是黃霑的著名曲作,《客途秋恨》本是廣東南海人葉瑞伯在清代道光年間寫成的南音曲,描述文人繆艮與妓女麥秋娟的愛情故事。雖然沒有哪一位作者能完全避免筆誤,不過可以避免的就應該去避免。至於香港資深傳媒人李雪廬所著黃霑傳《黃霑呢條友》在二零一四年出版,由於他和黃霑交情甚深,在他書中也發現了許多黃霑秘聞。另外楊熙所著《香港詞人系列:黃霑》一書在二零一六年出版,也是一本好書,這是因為他對黃霑歌詞作品作出一個新解讀。

香港青年廣場在二零一四年八月至十月舉行「滄海一聲笑」黃霑回顧展限量版襟章。建燁珍藏。
最令筆者入迷的是有關黃霑展覽,暫時來看總共已有六場,現實舉行的有四場,網上舉行的有兩場。先談談現實舉行的展覽,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在二零零五年十月舉辦「黃霑書房」展覽,展出黃霑的填詞論文手稿、相片、書法及筆記等。二零零八年十一月有「黃霑不朽香江名句經典歌詞書法展」。香港青年廣場在二零一四年八月至十月舉行「滄海一聲笑」黃霑回顧展。黃霑《獅子山下》手稿複本在現二零一五年香港書展,揭《獅子山下》歌詞本為「香港千秋萬歲」。這四場現實展覽,筆者只去過香港青年廣場在二零一四年八月至十月舉行「滄海一聲笑」黃霑回顧展,還得到一個限量版襟章。感覺這些展覽太少,希望有永久場館之前,可以長期和可以各地巡迴展覽為佳。網上舉行的兩場,則是流行文化學者、前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名譽副教授吳俊雄受黃霑家人所託,花八年時間整理黃霑藏書和手稿,製作多時的「黃霑書房」網站在二零一四年上線。其次就是筆者在二零一四年所辦的「只記今朝笑--紀念黃霑逝世十週年」建燁網上收藏展。希望自己有關黃霑收藏整理好成功出一本小書,這本小書可以作為研究流行文化一種參考,也可作黃霑迷的一個珍藏。
  其實有關紀念黃霑活動,還有一些是可以搞搞。黃霑被稱為音樂界、文學界、電影界、廣告界、主持界一代偉人或一代鬼才,應該在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設立永久紀念蠟像,這是其一。其次黃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如無綫電視、《明報》等結集推出一部紀錄他精彩珍貴片段或工作秘辛等的紀錄片。這樣可能更能紀念黃霑。

2017年11月19日星期日

回顧港新報刊對香港無線電視開台報道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十九日,是香港無線電視開台五十周年台慶。同大家回顧當時香港和新加坡報刊對香港無線電視開台報道。

香港《工商晚報》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報載「無綫電視/今日舉行開播禮/彩色電視使人耳目一新」。香港《工商日報》一九六七年十一月二十日報載「無綫電視開幕/港督主持儀式」。香港《華僑日報》一九六七年十一月二十日報載「無綫電視廣播首日/廣華醫院幸運嬰兒」。新加坡《南洋商報》一九六七年十一月二十日報載「由港督戴麟趾爵士主持開幕儀式彩色無線電視正式開始播映」。

香港《工商日報》報載,主要圍繞港督戴麟趾爵士主持開幕儀式和他演講內容。香港《華僑日報》則報載,在無綫電視廣播首日於廣華醫院誕生全港首名幸運嬰兒,無綫電視贈送這名嬰兒金牌一面,另外東華三院、永安公司等也有贈送禮品。贈送活動非常奇特,這是因為這次贈送誕生嬰兒禮品不在元旦或農曆新年送出。

香港《工商晚報》和新加坡《南洋商報》形容香港無線電視是世界上第一個一開始就播彩色節目的電視台。香港無線電視是否是世界上第一個一開始就播彩色節目的電視台,就有待考證,不過給予當時香港和各地不同觀眾提供一個娛樂選擇。

香港《工商晚報》和新加坡《南洋商報》報載,香港無線電視在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十八日下午二點起已直接播放澳門賽車節目。

從觀察以上報紙首先可以發現,香港報刊以無綫電視稱呼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十九日新成立的電視台,新加坡報刊則以無線電視稱呼。但電視台官方則是使用無綫電視稱呼自己。

工商晚報, 1967-11-19



南洋商报 (Nanyang Siang Pau), 20 November 1967

南洋商报 (Nanyang Siang Pau), 20 November 1967






華僑日報, 1967-11-20
華僑日報, 1967-11-20



2017年11月9日星期四

政府制訂政策偏向旅客不利民生安定


近年澳門政府制訂政策都偏向旅客,例如澳門海事及水務局指出積極推動粵澳遊艇自由行。其次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提出申辦美食之都之後,最近教科文組織將澳門列美食之都等。雖然表面上增加旅客對澳門的旅遊吸引力,但是澳門市民民生安定似乎未在考慮之中。

  政府制訂偏向旅客政策如何影響民生安定,這要首先了解這是什麼政策措施。有關粵澳遊艇自由行問題,澳門海事及水務局的新聞稿指出「國家交通運輸部、公安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四部委早前聯合發函,同意《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粵港澳遊艇自由行實施方案》。因應相關遊艇自由行項目獲批,特區政府將持續優化本地的遊艇軟硬體配套設施,發揮本地旅遊特色的優勢,積極推動粵澳遊艇自由行的發展。」

  雖然此措施可能促進珠江三角洲之間的水上旅遊,但由於粵保證金嚇窒艇主,因而可能造成澳門登記遊艇較少以自由行到中山。雖然當局已有優化設施,但對於可能影響市民民生安定問題上,未有太大地去重視。應該在優化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措施的同時,制訂一些應對措施,以減少該政策對市民民生的影響。例如限制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每日活動時間,以減少遊艇自由行影響在海邊生活的市民日常作息等。

  有關澳門被教科文組織列美食之都問題,根據東方日報報道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周三(一日)凌晨發布公報,將澳門、長沙、青島和武漢四座中國城市,評為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該組織總幹事表示,新一批入選的城市展示了豐富多樣性,並在地域分布上達到很好的平衡。根據公報,是次共有來自四十四個國家和地區的六十四座城市,入選了創意城市網絡,當中澳門被封為「美食之都」,長沙被授予「媒體藝術之都」,青島被評定「電影之都」,武漢則是「設計之都」。」

  根據東方日報報道,澳門在周三(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一日)凌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封為「美食之都」。了解到當局申請澳門成為「美食之都」,是為了促進澳門旅遊業,也促進澳門飲食業的收入。不過他們會不會了解到,吸引許多人到澳門食美食,只會破壞飲食店出品水準。同時每間食店等待人流過多,只會令許多市民和旅客無法享受食物。其次令人難以明白,按照澳門電台消息指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表示,「澳門成功向聯合國申報成為美食之都後,文創產業都要加入美食元素,美食需有文化底蘊,未來將與文創界共同推動澳門美食。」其實一款好的美食做得好,自然有許多人主動向親朋好友推介。同時文創產業的創作題材,不應該只局限美食元素。多元發展才有多元進步。

2017年11月3日星期五

承傳廣府文化是種責任


近來澳門工聯身份的新任間選議員李振宇先生,破天荒在新一届澳門立法會會期當中,在首次議程前發言時以普通話表達,他認為這種方式是他為了圓夢,令許多澳門市民嘩然。

  有些市民認為他講普通話是為了討好中央。也有一些市民認為他不尊重本地市民和官員。這個新聞出現,令人擔憂此例一開,澳門主要議政語言會不會未來從粵語居多轉變為普通話居多。這種擔憂絕對不是小題大做,誇張作大。由於省港澳的外來人口增加,說普通話的人也增加,簡體字也增加。可是港澳地區仍是以廣府文化為主的文化生活之地,作為本土人理應加以捍衛保護和推廣。

  雖然如此,也有許多人認為工聯李振宇間選議員的發言無傷大雅。澳門工聯在Facebook指出支持粵語沒有理由,但應當尊重工聯李振宇間選議員講普通話的權利。這個句子有點奇怪的是,這位議員不尊重普遍市民日常習慣,現在就反而要求市民尊重這位議員講普通話權利。其實去到另一地方生活就必須入鄉隨俗,加上立法會議程前發言不是個人演講表演,有别於演唱普通話歌曲、朗誦普通話文學的活動,而是議員在立法會會議上方便與其他議員、官員溝通,也方便其他市民接收立法會的訊息。

  另外一些市民認為澳門所有事物應該講普通話的理由,是因為澳門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其實他說對了一半,澳門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是容許非國語普通話例如粵語和葡萄牙語作為法定語言。這樣可見一些市民不太了解什麼是基本法?也不太了解什麼是「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當澳門所有事物都講普通話的時候,澳門就失去了她原有的地方特色。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基本法在澳門推廣的不足。

  不過最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新任立法會間選議員李振宇先生竟然說,首次立法會議程前發言講普通話是為了圓夢。其實他身為福建人,應該知道福建推廣普通話教育的活動,嚴重影響福建話的承傳問題。為何他不選擇福建話作首次立法會議程前發言?這樣可見這位新任立法會間選議員李振宇先生,對於地方文化承傳和保護的問題不太了解,同時也不太重視。這是因為沒有可能講非母語是為了圓夢,他這個夢想實在不切實際。

  由此可見承傳廣府文化是種市民的責任,單靠政府和社會團體力量是不太足夠。要讓更多人對粵語有興趣,可以用一些有趣而且創新方式進行推廣。例如最近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找到一個有關推廣粵語的新聞。按照一九六零年七月五日的《廣州日報》有關報道,指《方言注音識字可加速掃除文盲/三元里注音識字班獲得成績》。感覺地方文化的教學,絕對不能守舊著一套,要切合市民所需地靈活貫通,這樣可能會有更好效果。

2017年10月27日星期五

參觀展覽認識崔德祺一生


按照報載:「同善堂假同善堂崔德祺主席紀念樓十月九日舉辦「堅毅不撓——崔德祺主席走過半世紀的慈善路」特別展覽,通過展出及介紹崔德祺與同善堂相關的成就、軼事和歷史圖片,展現崔德祺畢生行善事跡,並藉此慶祝同善堂成立一百二十五週年。同善堂表示,期望通過是次展覽,讓本澳居民認識崔德祺在澳門走過逾半世紀的慈善歷程,學習其行善濟世的精神。」(《同善堂辦特別展覽紀念崔德祺慈善路》,《澳門晚報》)

  按照報道指,這個展覽活動名字為「堅毅不撓——崔德祺主席走過半世紀的慈善路」,該活動在今年十月九日至十月三十一日,由同善堂假同善堂崔德祺主席紀念樓舉行,舉辦時間為期三個星期。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慶祝同善堂成立一百二十五週年,也紀念崔德祺離世十周年。因此這是一個值得慶祝和紀念的活動。

  是次展覽的內容分為幾個部份,主要從「承先啟後,敢於創新」、「身體力行,感染世人」以及「畢生公益,流芳社會」三個角度出發。展覽有崔德祺生平照片外,也有老報紙的剪報,還有同善堂發展相關的照片。展覽圖片的同時,也有崔德祺生平軼事的介紹。例如拱北蓮花亭的重建、同善堂址梯級方便崔德祺出入等,感覺這一些內容相當有趣味。另外也有展出崔德祺銅像、崔德祺在一九五三年獲公推為同善堂值理會主席後,值理同仁致送給他的祝賀贊文。不過始終感覺展出展品未太足夠,希望未來再辦類似展覽可以適量增加一些。

  雖然有個工作人員帶你導賞展覽是個好事,但對是次展覽有幾個遺憾,首先就是展覽開放時間安排過少。有關新聞稿指「展覽期間逢週一、二、三、五、六下午四時至六時供團體預約參觀,逢周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則對一般公眾開放」。明白到同善堂崔德祺主席紀念樓同時作為社區服務的中心,可能沒有辦法對外開放更長時間。其實對外開放長一點時間,有利於更多市民觀看是次展覽。

  其次就是展覽只有圖片展板,而沒有崔德祺遺物和同善堂發展相關的實物展品展出。其實與人物有關展覽活動當中,有實物展出更佳。這是因為有實物展出,更能讓更多市民瞭解被展出人物平時如何生活。崔德祺這麼高壽才離世,有點好奇他平時如何起居飲食等情況。第三就是是次展覽宣傳度不足,筆者參觀期間只有筆者一位觀者,除導賞工作人員之外就沒有其他人,感覺展覽實在太冷清。希望可以在廣告宣傳上,適量增加一些。

  不過崔德祺家屬和同善堂能夠決定舉辦是次展覽,好過完全不舉辦任何紀念活動,期待未來有何賢展和馬萬祺展,也期待未來有展出澳門三大家族在抗戰期間與澳門、「關閘事件」、「一二三事件」、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與澳門、中國「八九學運」期間與澳門等重大歷史事件有關展品的展覽。這是因為這種活動是讓人們認識澳門當代史,培養人們愛國愛澳情懷非常重要的途徑。

2017年10月20日星期五

述評第五十七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澳門展


第五十七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澳門展覽,在二零一七年五月十三日至十一月十二日於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行。這活動已舉行了五個月,還有未夠一個月就要結束。這是近來去澳門藝術博物館參觀的一個展覽,近來澳門藝術博物館正在更換新展覽,許多地方都暫停開放。第五十七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澳門展覽,是為數不多開放展覽的其中一個。該展覽雖然展品不多和展覽場地不大,其意義是深遠的。

  該展覽簡介道出展覽目的,「全球當代藝術盛事「第五十七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將於五月十三日(星期六)在意大利威尼斯揭開帷幕,文化局澳門藝術博物館再度組織本地藝術家參展,讓澳門作品亮相國際舞台。本屆澳門展覽名為「盆栽如夢──王禎寶作品展」,展出澳門藝術家王禎寶的全新創作。」非常認同澳門美術界應該參加多一些國際展覽和國際賽事。但是還有一些問題未明白。為何官方只組織一位澳門藝術家參展?其實這麼有國際性意義的活動,應該開放更多有創作水平和見地的本土藝術家參與,這是因為這樣可以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不同活動。

  該展覽藝術品創作者王禎寶,從展覽作者簡介介紹是一位「一九六零年澳門出生。現任澳門版畫研究中心會長。曾先後任職澳門賈梅士博物院民族文化展覽統籌、前澳門市政廳文物研究暨博物館事務處處長、英國倫敦大學院斯理藝術研究所榮譽研究助理、視覺藝術學院(現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版畫科講師及澳門版畫三年展策展人。一九九二年獲「全澳書畫聯展」西畫組冠軍,及於二零一零年獲得「君主基金亞洲藝術獎」,被列為亞洲最佳三十名藝術家之一。」從以上資料來看,該展覽展品藝術品創作者王禎寶擁有許多年的創作經驗,其中版畫創作經驗為多。希望未來展覽可以欣賞更多王禎寶版畫創作新作。

  該展覽展品總共有十一件,名字為烏仙人、蛋人乙、四肢人、心蛇、阿因、蛋人甲、盆栽如夢、雙身豬、觀燈者、通心人。十一件展覽展品當中,最印象深刻的是名字為盆栽如夢的展品。該展覽展品體現一個人在睡夢中,見到一個盆栽。這個盆栽有座長滿大樹的高山、有座觀光塔、也有個湖、湖當中也有金魚,體現創作者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響往。這是因為近來城市發展迅速,忽略了許多優美生態環境的保護,城市發展同時應該進行生態環境保護,讓城市能永續發展。優美生態環境如果只能在夢中欣賞,這其實是好可悲。

  雖然該展覽非常有意義,但令人遺憾的是人流非常少,氣氛實在冷清清。博物館人流非常少雖然不是新問題,其實都要持續思考如何解決這個老問題。因為展覽過少人參觀,只會白白浪費展覽藝術品創作者和澳門藝術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努力。該展覽還有未夠一個月就要結束,沒有去參觀的讀者請盡快去參觀。

2017年10月12日星期四

從澳大校歌爭議論校歌創作


原刊:澳門訊報
最近澳門大學校歌引起了一些爭議,其爭議點在於詞曲不協調之餘,其歌唱者演出的音樂錄影也特別奇怪。其實澳門大學校歌的創作者和歌唱者有沒有顧及欣賞者感受?其實澳門大學校歌不算新,該校歌按照澳門大學所記錄,謝志偉博士指出於二〇一二年春,「承澳門大學校長趙偉教授邀約,擔任澳門大學校歌歌詞撰寫人,並負責推薦專業人士譜曲」。
該校歌從二〇一二年春創作完畢至今已有五年之久,可是在五年後有一些澳門網絡媒介Facebook專頁「澳門方丈聯盟」推出帖文提及和「澳門人在英國」刊登網友投稿改詞版提及,才廣為被澳門大眾所認識。澳門網絡媒介Facebook專頁「澳門人在英國」刊登網友投稿改詞版,雖然聽起來搞笑空洞,可是要比原歌曲聽起來感覺正常許多。
澳門大學新校歌沒有歌曲名字,歌詞創作者為謝志偉博士,按照維基百科所記錄他是「澳門出生,前香港浸會大學校長,於二00一年退休;其後出任澳門大學校董會主席及澳門特區政府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中心主任至今;他亦為國際世界展望會中國區事工主席。」歌曲創作者為費謝潔芝,按照澳門大學所記錄他是「生於澳門,長於澳門,現居加拿大,在香港及加拿大接受高等教育,一生從事音樂教育,為本校歌主調撰寫人。」從以上澳門大學新校歌詞曲作者,可見他們都是在澳門出生。可是這首澳門大學校歌唱了出來之後,完全感覺不像廣州話歌曲,感覺像少數民族歌曲一樣。
澳門大學新校歌歌詞為「華夏根基,中西風采,澳大茁壯長成。潭山初建,琴島重築,校園毓秀鍾靈。仁、義、禮、知、信,育我品格;文、理拓新疆,長我才情。立足濠江,神馳萬象,國際視野分明。博學篤行,愛國愛澳,大學勇闖新程。」雖然填詞者謝志偉博士曾了解校歌歌詞「應以適合集體詠唱為主,故歌詞須求簡潔,字句優雅而不艱澀,容易記憶」。可是感覺歌詞字句過度優雅,例如茁壯長成、毓秀鍾靈、神馳萬象等四字詞語。歌詞雖然簡潔,但如何令人容易記憶?感覺歌曲創作好後,同時歌唱好錄好後,理應給該校師生校友給予意見後,才決定是否成為校歌會較安全一些。
原來還未有謝志偉博士歌詞版本的澳門大學校歌之前,澳大曾經舉辦「我們的校歌」的歌詞素材徵集活動。其歌詞素材徵集活動的該校師生校友作品,現在仍可在網上找尋到。令人難以明白的是,澳大校方舉辦歌詞素材徵集活動之後,為何還要另請高人負責作曲和填詞?其實該校師生校友參加歌詞素材徵集活動作品未至於太差水平,澳大校方千萬不要白白浪費該校師生校友愛校的熱情。
雖然人誰無過,例如歌唱者有忘記或唱錯歌詞的時候,例如演講者有忘記或說錯台詞的時候,例如寫作者有寫錯文字的時候等。筆者創作有時也有失誤的時候,不過這絕不是每次失誤為自己找理由的時候。應該每次從失誤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地做好未來每一件事情。

2017年10月7日星期六

1950年代的澳門關閘事件

照片老相添彩色,1950年代的澳門關閘事件。1952年8月23日,澳葡政府與中國簽署協議,結束多次邊界衝突。羅保代表澳督向中國方面遞交道歉書承認錯誤,同時保證不再進入中立區挑釁,葡方從原警戒基線後撤50米,向中方賠償人民幣443,720,300元(舊幣)。

2017年10月1日星期日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一周年大閱兵騎兵方隊


梅艷芳童年照片

梅艷芳童年照片

黃湛森(黃霑)1957年攝於索罟灣

黃湛森(黃霑)1957年攝於索罟灣。

原圖:黃霑書房
http://www.hkmemory.org/jameswong/text/index.php?p=home&catId=63&photoNo=0


魯迅老照片

魯迅老照片

1912年鐵達尼號老照片

1912年鐵達尼號老照片。

1940年代澳門中區全景相片老照片

1940年代澳門中區全景相片老照片。 
原圖:
http://www.macauoldmap.com/2013/08/panoramic-view-of-macau-02.html

中華民國年代愛羣大酒店老照片

中華民國年代愛羣大酒店老照片。


2017年9月29日星期五

聽澳門檔案館講座賞濠江五六十年代彩色照片


澳門檔案館在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三日下午三點至五點,舉行了「從五、六十年代彩色照片看澳門歷史建築色彩魅力」講座,邀請了龍發枝先生進行演講分享。
官方活動新聞稿其中一段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澳門經濟開始轉型,地產業蓬勃發展,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文獻中所描述的東方葡萄牙城市,在五、六十年代後已不復存在,現今我們對她的瞭解,一般只是黑白的想像。今天散落在澳門不同角落的歷史建築,並沒被淹沒在枯燥的當代商品房中,透過強烈的色彩魅力,散發誘人的光芒。是次講座由澳門建築師龍發枝先生擔任主講嘉賓,將通過一批五、六十年代的彩色幻燈片,為大家呈現一個既熟識又陌生的彩色澳門,拉近與早期澳門城市面貌的距離,並與出席者一同思考、探討一系列澳門歷史建築色彩和保護議題。」
講座雖然只有兩個鐘時間,不過受益是無盡的。這是由於這場講座難得欣賞五、六十年代澳門彩色照片的機會,社會上流傳的不多,許多年輕人也沒有見過。所以要珍惜這一次欣賞老照片的機會。講座當日聽眾反應非常熱烈,而且座無虛席,可喜的是年青人佔大多數。有報名參加的佔了許多,沒有報名參加也佔了許多,他們都是為欣賞這一些五、六十年代彩色照片而來。這是可能由於許多人都對舊時澳門風景好好奇,也喜歡感受當年澳門的感覺。有時候懷舊並不代表守舊,或者只是對現實的一些不滿,還有對一些事物的憧憬。不滿地方在於現在許多建築精美和歷史價值被清拆,同時回憶當年美景的美好。 

  這類活動意義除了欣賞精美照片之外,也讓許多出席者思考許多問題。最後演講者龍發枝先生向出席者提出一些思考問題,這些問題首先是如何是否需要繼續城市色彩模式?其次是修復如舊是否包括色彩相關元素控制?最後就是歷史城區規範的憂慮。感覺保持城市原有特性,才能發揮一座城市更好競爭力。有時不代表不斷建設新物,就完全代表一座城市進步。

  這場講座主要是以欣賞照片,首先欣賞十九世紀澳門全景照片和老地圖,去引入主題。不過有點可惜的是,講座展出五、六十年代彩色澳門照片大多數以澳門半島為主,離島部份則沒有被展出。這是由於這一些歷史照片,都是由龍發枝先生私人收藏,珍貴澳門歷史彩色照片應該不只有這麼少。其次從澳門歷史彩色照片講述一些歷史文物建築顏色的演變,例如內港一帶騎樓曾經有五顏六色外牆,澳督府和陸軍俱樂部等歷史文物建築外牆曾經有幾種顏色。其實這一些都可以在澳門歷史彩色照片上找到,印證歷史照片有許多精彩知識。

  不過講開又講,欣賞六十年代之前的彩色老照片,未必要等待私人收藏家拿出來才可欣賞到,其實可以透過黑白影像原圖從數碼技術中填上彩色。例如來自外地Reddit網站ColorizedHistory討論版的一群專業或業餘的照片色彩修復者,還有來自香港的The Nok照片色彩修復者值得去欣賞。筆者最近也開始對黑白照片進行色彩修復,其中有民國年代廣州愛羣大酒店照片、一九四零年代澳門中區全景相片、一九一二年鐵達尼號老照片、魯迅老照片、黃湛森(黃霑)一九五七年攝於索罟灣照片,大家可在環球舊聞:世界老檔案頻道FB專頁當中欣賞。

2017年9月22日星期五

淺評第六屆立法會選舉結果

第六屆澳門立法會選舉完滿結束,首先祝賀所有成功當選議員的參選人。報載第六屆澳門立法會選舉結果在正式出爐,十四名直選當選議員為:麥瑞權、李靜儀、施家倫、高天賜、何潤生、區錦新、梁安琪、宋碧琪、吳國昌、林玉鳳、黃潔貞、蘇嘉豪、鄭安庭及梁孫旭。直選「票王」是取得一萬七千二百零七票的麥瑞權,直選「票后」則為取得一萬六千六百九十四票的李靜儀。
 
  論盡媒體細心地列了一個精美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結果數字包,其中一幅精美圖表反映直選議員年齡情況。第六屆澳門立法會直選議員年齡情況是以年輕人居多。二十至四十多歲第六屆澳門立法會議員有八位,就是李靜儀、施家倫、宋碧琪、林玉鳳、黃潔貞、蘇嘉豪、鄭安庭及梁孫旭。最年輕是廿六歲蘇嘉豪,最年長的是今屆票王六十一歲麥瑞權。當選直選議員平均年齡為四十六歲。直選議員年齡情況是年輕化走向,有利於澳門立法會新舊交替。

  另外論盡媒體也有一幅間選議員年齡情況精美圖表。間選議員年齡情況與直選議員年齡情況剛好相反,直選議員年齡情況是年輕化走向,間選議員年齡情況則是老人化走向。直選議員年齡情況年輕化走向是好事,這樣代表許多年輕一代關心社會政治。但間選議員年齡情況老人化走向,不是一件太好的事。立法和行政當局應該檢討入職澳門立法會議員的工作年份和年齡上限,是否需要限制一定年份和歲數入職。這是因為入職澳門立法會議員的工作年份和年齡沒有任何上限,他們永遠可以長期繼續當選入職,只會杜絕其他澳門市民參與澳門立法會的機會。

  在今屆爭取連任的十一位立法會議員成功當選,其中包括有吳國昌、區錦新、宋碧琪及何潤生等。至於民主派╱非建制取得席數,有一些人士認為有三席,則是指吳國昌、區錦新、蘇嘉豪。另外一些人士則認為有四席,認為同時包括高天賜。也有一些人士則認為有五席,則認為同時也包括林玉鳳。至於誰的說法最為正確,在社會上則有非常大的爭議。爭議點其中在於對其當選人的背景身份質疑。例如難以準確分清林玉鳳是屬於民主派還是建制派。

  在十四個直選議席當中,只有十一名現任立法會議員連任,兩名現任立法會議員陳美儀、梁榮仔得不到連任。現任立法會議員陳美儀、梁榮仔得不到連任有點可惜,因為他們只差一點就可以連任。無法連任和票數減少的競選組別,應該檢討有什麼地方做得不足夠的地方。得不到連任的澳門立法會議員雖然未能再在澳門立法會工作服務市民,不過也可繼續在社會上服務社會。餘下有三個澳門立法會議席由新人取得。分別是林玉鳳、梁孫旭、蘇嘉豪。新人新景象,期待他們在立法會表現。可喜的是重視文化範疇的兩位參選人蘇嘉豪、林玉鳳成功當選澳門立法會議員。希望他們履行承諾,為文化範疇發聲更多。

2017年9月15日星期五

聽澳門劇評人莫兆忠淺談澳門劇場出版

牛房倉庫 Ox Warehouse 在二零一七年九月九日至十日,於牛房倉庫舉辦共四場牛房講場,探討「編輯與出版」有關議題。二零一七年九月十日,舉行邁向一種社會記憶:「淺談澳門劇場出版」:莫兆忠X施援程(牛雜編輯),是其中一場。莫兆忠在活動當中作主要發言,施援程(牛雜編輯)則作主持。今次這四場牛房講場,都可在Facebook觀看重播,因為牛房倉庫在活動舉行時,早已作直播錄影。

  莫兆忠首先自我介紹。他是在澳門出生,澳門大學應用中文和中文傳意學士、澳門大學中國文學碩士。現任劇場評論和書寫、劇場編導、劇場活動策劃、《劇場.閱讀》主編。莫兆忠其中指出:「真正做劇場不多,關心也不多,算小眾部份。深刻體會到同自己不熟悉,像二手書店,從自己個人經驗始,本身本科沒有讀傳播、編輯。」每個人一出生絕對不是所有都懂,也絕對不是所有都熟練。所以要後天的努力,還有後天的堅持,才能有未來更好的明天。如何將小眾知識成為自己長處,有賴自己如何在這方面用功進修。

  莫兆忠其中指出:「在界定界別,抽離看一些事物,如何出版,需要閱讀。回想接觸劇場過程,是從閱讀開始。」其實接觸所有人生過程,都是從閱讀開始。例如如何交朋友,如何待人處世,如何面對職場等等… 新書也好,舊書也好,記錄有許多劇場基本概念和劇場發展歷史的知識,非常值得我們去理解。莫兆忠向我們也分享了他認識劇場的途徑,首先就是學校巡迴演出,其次就是劇場雜誌,例如有《電影雙週刊》和《音樂通訊》等,他原來才明白到劇場其實有這麼多類型。

  接著莫兆忠簡單介紹澳門劇場出版的歷程。他也提出以下幾點意見:一,「原來澳門劇場可以想像更多,行前更多步。為何澳門劇場在澳門沒有人這樣寫作?」二,「要思考推出書誰看,劇場人未必看書,所以再大一些,另一角度看澳門。」三,「資料庫、書展、講座讓人對劇場持續關注。當曝光率高的時候,銷售有保證。」以上他所談及的內容,其實都是與出版推廣宣傳和出版市場行銷有關。出版絕對不能為出而出,出完就算數。出版還有思考許多問題,例如對像讀者是誰?如何推廣讓更多人知有這本書出版?如果不思考這一些問題,就非常困難讓出版工作取得成功。

  莫兆忠最後提出對澳門文化局資助政策的一些意見。他雖然認同出書不可以政府完全資助你,但感覺澳門文化局資助申請表上有點奇怪,只有印刷、設計、排版,但沒有宣傳的部份。他認為要思考澳門非主流文化如何在正確出版政策上扶持的問題。提出這個問題非常有意義,這是因為出版政策非常影響文創發展,值得文創業界、愛好文創和政府不斷深化探討。

2017年9月8日星期五

淺評《二零一七年立法會選舉政綱概要》


澳門四年一度的第六屆立法會選舉,即將在二零一七年九月十七日舉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就不同參選組別政綱宣傳海報結集成免費書,分為直選和間選兩本。現在只淺評直選的一本。其實《二零一七年立法會選舉政綱概要》是一場海報設計的大比賽,到底誰優誰劣?本文所有評論只代表筆者個人觀感,沒有任何明示和暗示其他人選誰或不選誰。選民選誰為最正確的問題,選民應該去拿一份《二零一七年立法會選舉政綱概要》,理性了解各組政綱後決定。

  二零一七年第六屆立法會選舉各組政綱宣傳海報當中,最吸引選民目光,應該是以下幾組:第三組民主昌澳門、第十二組市民力量、第二十二組基層互助、第二十四組海一居業主維權聯盟。奇特之處首先在於各組選團的衣著。例如第十二組市民力量和第二十二組基層互助的一些候選人都穿著軍裝,其實二零一七年立法會選舉只是選出代表市民議政之士,這樣看來與軍人不應該有太多關係。加上這一些軍裝太有其他政治文化意味,不知道澳門選民是否接受這些打扮。其次在於海報設計另類,例如民主昌澳門其中一幅海報是以第一候選人吳國昌和第二候選人梁博文的微信對話,對話談及澳人澳地問題。微信給人印象不能亂談政治,可是在海報設計上突出社會上言論是否自由的問題。

  個人較滿意政綱宣傳海報有第十五組傳新力量和第十六組同心協進會,一些政綱概要內容懂得以圖表形式列出,這樣令人清楚易懂。相反個人不太滿意政綱宣傳海報設計有以下幾組,第一組新澳門夢(爭雙普選反高官自肥聯盟)和第六組新希望所列政綱概要文字太多,令人摸不著頭腦。不過二零一七年立法會選舉各組都擁有獨特的政綱,可體現一些候選人對文化創意的熱愛。不過觀察這麼多組的政綱內容來看,只有第一組新澳門夢(爭雙普選反高官自肥聯盟)、第四組公民監察、第七組學社前進、第十五組傳新力量的政綱概要提及文化議題。雖然感到有點可惜,但好過所有選舉團隊完全沒有提及。如果要讓澳門經濟發展能夠多元發展,就必須重視文化議題。

  二零一七年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有一些突破,就是其中兩組以單一行業和單一訴求,進行參與第六屆立法會選舉競選。就是第二十四組海一居業主維權聯盟和第二十五組博彩員工最前線,第二十四組海一居業主維權聯盟是單一訴求要求上樓,第二十五組博彩員工最前線是為單一博彩行業發聲。這種現象有其利弊,其利在於可以集中精力解決有關權益的議題,其弊可能在於只會理會事關自己權益的議題而不理其他公共權益問題,會對其他市民不太好。

  《二零一七年立法會選舉政綱概要》當中,有許多美妙的宏願設計,有許多理想的口號。政綱宣傳海報雖然美,但是當選與否不去貫徹落實的話,政綱宣傳海報最終只是一堆廢紙。題外話上星期文章《天鴿風災對澳門的影響》由於筆誤,錯把Jump雜誌頻道寫成澳亞衛視,在此深表歉意。

2017年9月1日星期五

天鴿風災對澳門的影響

強颱風天鴿在二零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襲擊澳門,按照澳門電台消息和香港電台消息指出,當局收到六百四十一宗事故報告,總共測得十死二百四十四人受傷。全澳門一度停水斷電,交通也一度癱瘓,商戶損失慘重,多處樹木和公共、私營設施受到破壞。本文首先哀悼強颱風天鴿風災死難者,同時對強颱風天鴿風災受傷者和受影響商戶表達慰問。
  
  天鴿風災令澳門傷亡慘重的原因,在於有幾個方面。首先就是剛辭職的前氣象局長馮瑞權延誤改掛更高颱風信號,導致許多人命傷亡,社會一時亂成一團。應該重組氣象局內管理成員,同時追究前氣象局長馮瑞權倘有的失職責任。其次就是當局對危機應變機制的不足,特首有責任統籌政府各部門如何應對危機。在這次天鴿風災,見不到特首有效統籌政府各部門應對天鴿風災。第三就是澳門能源供應過分依賴中國大陸,應該增加本地能源和後備能源的儲備,以防範於未然。第四就是始終未能解決內港一帶洪水問題。感覺當局應該吸取教訓,根本地治水解決問題。

  澳門在天鴿風災期間,曾經一度傳出一些流言,非常令人匪夷所思。所傳出的流言,是其中傳出官方定下環司打口一帶為瘟疫區,傳出自來水含有氯氣,傳出還有許多人被困、遇溺,傳出駐澳部隊干擾老百姓生活,傳出澳門漢口花園因電梯故障而造成傷亡之事故,傳出有大約三百名市民因為食水不乾淨而腸胃炎在醫院急診,傳出急症室因搶救死亡個案急增,傳出珠海排洪說法,傳出本澳將出現分區停電情況等。流言大多出自網上,官方對於流言大多表示謠言,流言是否謠言就需要大家科學分析。綜觀歷史上不同的野史,部份出自當時社會上的流言。值得探討的是,為什麼有些人要傳出這些未經證實的傳聞?這可能是一些人一時貪玩,或者其他原因。不過傳出流言,始終不利社會和諧,不利澳門回復正常面貌。

  澳門天鴿風災期間,也曾經有兩位名人區錦新和陶傑在網上發文,而曾經出現一些爭議。區錦新和陶傑的Facebook貼文不滿反應這麼大,首先在於表達意見時機用錯,風災過後不合適過度用字用詞評論風災,因為民怨未消和心有餘悸。不過這樣不是說完全不可以評論,只是評論用字用詞要特別謹慎。其次市民見到班解放軍幫人在先,有其他人提出解放軍有問題就會感到反感,這是由於先入為主的受眾接受的心理所影響。

  在這場澳門天鴿風災前後,創下了不少紀錄。例如澳門在發生天鴿風災前的一天,於路環九澳錄得三十九度高溫,創下幾十年來高溫紀錄。澳門在發生天鴿風災當天,正報在二零一七年八月二十四日指「天鴿是澳門回歸後首個要掛「十號風波」的颱風。氣象局稱,是有紀錄以來最強一個颱風。」天災無情,人間有愛。除了駐澳部隊和澳門政府前線工作人員辛勤救災之外,不同年紀的市民,以年輕人居多,也自發做義工賑災等工作。非常感謝他們的辛勞,這是值得令人讚許。

  記得有位阿叔接受澳亞衛視採訪,指出一些七八十歲的老澳門人指出澳門開埠以來打颱風從來沒有死過這麼多人。其實這種說法是一種誤導,一八七四年在澳門曾經發生的甲戌風災,有約五千多人死。以當年的澳門人口大約一萬五千人計算,死亡人數就是高達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也是澳門歷史上最多人死亡的一個風災。請一些經常說澳門從來沒有天災人禍的蓮花寶地說法的一些媒體和人士,請他們停止繼續說出荒謬的論調。希望不同年代的澳門人,首先應該以正確方式認識本土文化和本土歷史,其次應該常常有居安思危心態面對社會和人生。脫離實際地和諧一切,到頭來受害者是老百姓自己。

2017年8月25日星期五

省港澳圖書館面面觀


圖書館其實是愛書人的天堂。這是因為圖書館有不同類型的書,有哲學類、文學類,藝術類、經濟類、管理類、醫學類、天文類、歷史類、地理類等。其次還有不同新舊新聞資訊,例如有新舊報紙、新舊雜誌等,一些圖書館還有本土資料和地圖服務等。省港澳圖書館都有以上這些服務,至於評論各地圖書館服務優劣,則需要再另外寫文去評述。除此之外,圖書館也可作溫習功課、寫其他東西之用。筆者有幸參觀或使用過中國廣東省、香港、澳門的圖書館,現在希望進行一次簡單的比較。

  首先談一談澳門的圖書館。去過澳門不同的圖書館,包括澳門文化局管理的圖書館、已合併至文化局的前民署圖書館、澳門高等院校圖書館(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教青局管理的圖書館、明愛圖書館等。澳門圖書館特別之處,在於分佈多而密,社區除了設有大型圖書館之外,還有許多小型讀書室如八角亭,這是由於地方不太大的緣故。不過澳門高等院校圖書館多向公眾開放,不過辦借書證則有點貴。這是可能大學害怕圖書館資料損毀和丢失,就需要要求公眾交一些申請費用和按金,才能够辦證使用大學圖書館資源。

  其次談一談中國廣東省的圖書館。去過中國廣東省立圖書館、廣州新圖書館、廣州越秀區圖書館、佛山新圖書館、深圳新圖書館、珠海圖書館等。廣東珠江三角洲多數大城市都新建新圖書館總館,由於新圖書館空間大,藏書量之多比港澳優勝,但藏書選擇就沒有港澳圖書館自由,這是由於中國大陸嚴密的審查機制。可惜的是,中國高等院校圖書館未能向公眾開放,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最後談一談香港的圖書館。只去過位於香港島的香港中央圖書館。感覺去過這麼多圖書館當中,香港中央圖書館大樓是較高的一幢。大樓之高有利於館部分佈的規劃,但上樓則可能會稍晚一些。希望未來有時間,也去香港其他圖書館走走看看。

  從省港澳圖書館總館地址分佈來看,港澳圖書館總館多設立於市中心,例如澳門中央圖書館位置位於塔石、香港中央圖書館位置位於銅鑼灣。廣東一些新圖書館則設立於新發展區或市郊,例如廣州新圖書館位置位於珠江新城、佛山新圖書館位置位於順德樂從等。這可能是由於中國大陸發展空間大,則有更多空間發展文化設施。雖然港澳圖書館總館在市中心方便市民使用,但是會產生座位不足等資源不足的問題。

2017年8月18日星期五

賞羊城晚報創刊六十周年攝影展有感


《羊城晚報》創刊六十周年攝影展的活動全稱為:一甲子/一瞬間/羊城晚報六十年新聞攝影精品展,該活動在二零一七年假廣東省文聯藝術館舉行。筆者幸運地在展期最後一天,於主辦單位快撤展時欣賞了這個攝影展。有點可惜的是到展覽最後一天,參觀這個展覽的人數不多。這可能是由於廣告宣傳的不足,發現有關這個展覽廣告資訊幾乎很少。由於廣告宣傳奇少,因而影響入場觀看的人數。

  雖然《羊城晚報》創刊六十周年新聞攝影展的展覽規模不大,記得當時不需要太長時間,就欣賞完這個展覽。可是這些新聞攝影圖片,都是出自一些攝影名家拍攝,例如有陳文筆、馮強、葉健強等。欣賞這種紀念性的攝影展,除了可以回味歷史之外,也可以當作一種藝術品去欣賞。新聞攝影是新聞傳播的重要一環,無論任何有關報紙、雜誌、電視新聞,都離不開新聞攝影。這是由於有時一些新聞報道難以筆墨形容,這就需要新聞攝影圖片作補充。因而增加該段新聞詳盡性和趣味性。這樣做可能增加讀者或觀眾接受新聞訊息的趣味。

  《羊城晚報》創刊六十周年新聞攝影展的内容共分為幾種。首先就是有關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新聞攝影老照片,其次就是有關廣州和廣東的新聞攝影老照片,另外就是有關全國各地的新聞攝影老照片。有點可惜的是,不見有關外國的新聞攝影老照片,這是可以由於展出場地所限,沒有這麼多地方展出。

  首先談談《羊城晚報》創刊六十周年新聞攝影展展出的有關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新聞攝影老照片。主要出場的人物有毛澤東、習仲勛、鄧小平、楊尚昆、葉劍英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前外國領袖如前美國總統尼克松。這些新聞攝影老照片,都是反映前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前外國領袖在廣州進行哪些活動。例如毛澤東在一九五八年於中山紀念堂接見各界群眾、習仲勛在一九七八年參加廣州六一兒童節活動、鄧小平在一九八五年到廣州出席春節聯歡晚會後與演員合影、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一九九三年到廣州訪問與個體戶握手等。

  其次就是有關廣州和廣東的新聞攝影老照片。其中有反映珠江兩岸、環市路,黄埔港,越秀山體育場等舊貌,不過也有一些反映現在如廣州塔和社會民生等的照片。這是由於《羊城晚報》是在廣東廣州立足的重要報紙,由此可見曾經報道許多有關廣東廣州的新聞,見證廣東廣州的城市發展變化。

  最後就是有關全國各地的新聞攝影老照片。其中有反映港澳回歸、楊利偉訪港、汶川地震等。在這部份集中反映全國各地在《羊城晚報》創刊六十年來發生過什麼大事。有點可惜的是,一些重大事件由於題材敏感,而未能列入展覽當中。

2017年8月11日星期五

評李孝智澳門一二.三事件新著


香港學者李孝智先生在二零一七年六月出了本新著,書名叫《澳門一二.三事件 細說六十年代的反殖鬥爭》。準備在二零一七年八月二十日晚上,假澳門边度有書有音樂舉行新書發佈會。其實這本書早在二零一七年八月五日,在台灣台北市紫藤盧已舉行新書發佈會。當時發佈會中原大學原住民專班副教授,也同時亦是該新書校編丘延亮先生作與談人,交通大學社文所教授陳光興作為主持人。

  《澳門一二.三事件 細說六十年代的反殖鬥爭》的出版,是繼筆者《澳門一二.三事件圖解+歷史資料匯編》後,對於澳門一二.三事件有關紀錄和評論又一專著。《澳門一二.三事件 細說六十年代的反殖鬥爭》和《澳門一二三事件圖解+歷史資料匯編》的不同之處,首先在於《澳門一二.三事件 細說六十年代的反殖鬥爭》是一本在台灣出版的紙本書,《澳門一二.三事件圖解+歷史資料匯編》則是在澳門編採完成的免費電子書。其次就是《澳門一二.三事件 細說六十年代的反殖鬥爭》以當時人的口述和作者論述為主,《澳門一二.三事件圖解+歷史資料匯編》則是以電子數據以圖表匯編為主。

  不過這兩本書其共通之處在於,其作者都不是生於澳門之人。李孝智先生在新書作者簡介所指,他是生於香港,但是他有一個來自澳門背景的家庭。筆者則是生於廣州東山,後來移居澳門生活至今的澳門人。所以一直在希望,未來能够有一個在澳門出生的土生土長之人,出版有關澳門一二.三事件研究和回憶專著。這是因為在澳門出生的人,應該比其他地方出生的人更加了解澳門,同時對澳門本土歷史論述更有權威性。這樣不是說不是澳門出生的人寫的澳門歷史書就沒有權威性,只是始終感覺可能會較美中不足。

  《澳門一二.三事件 細說六十年代的反殖鬥爭》的出版,按照李孝智先生在新書所說,是以他碩士論文為藍本,在新書當中作出一些修改,同時亦保持一些原味,另外也增加了一些插圖,以增加了新書一些新鲜性。可是感覺這本書雖然原作者在新書增修上有一些舉動,始終感覺有一些新鲜感不足。這是由於李孝智先生的碩士論文在網上有下載PDF版,同時澳門公共圖書館也可以查閱。故此,增修版上應該多在内容上下更多功夫。不過看諒可能因為出書時間緊迫關係,有許多地方未能够完善。

  不過歷史事件的口述記錄出版,始終有一定的出版紙本書的意義。首先由於曾經經歷這歷史事件的人逐漸離世,同時坊間上對這歷史資料也不多。另外社會上也興起了認識本土文化和歷史的熱潮,這更加極度需要這些歷史記錄。

2017年8月4日星期五

共編型網上百科在澳難有生存空間


最近澳門網絡界有一個令人不愉快的消息,在二零一七年八月一日淩晨零點起,維基媒體基金會授予澳門維基媒體協會所有權利和許可,在該年章程協議終止時被正式撤銷。這是繼維基媒體基金會在二零一七年二月撤銷香港維基媒體協會所有權利和許可後,第二個地區分會被撤銷所有權利和許可。代表澳門維基人不能再在澳門維基媒體協會,以維基媒體基金會名義舉辦任何百科活動。感到非常可惜!這是因為失去了舉辦維基媒體基金會名義推廣維基百科的協助橋樑。

  維基媒體基金會撤銷授予澳門維基媒體協會所有權利和許可原因,這是首先由於協會成員各有各忙,沒有太多時間編寫維基條目和處理社團事務。另一方面,澳門維基人活躍維基百科參與編輯人數也不斷減少。澳門維基媒體協會早在今年二月被維基官方維基媒體基金會公開通知,維基媒體基金會指出由於澳門維基媒體協會未能如期交報告,聯絡該會代表未能成功,當時就說將在二零一七年八月一日始終止章程協議時起,不承認澳門維基媒體協會為維基媒體基金會附屬機構及旗下地方分會。

  其次由於共編型網上百科在澳難有生存空間。這是由於澳門雖然還有人看書,但未必每個人都樂意義務地抽取寶貴時間,在共編型網上百科如維基百科進行編輯。另外就是每個人未必了解所有共編型百科如維基百科編輯方針和方法,會令到許多人停下參與的腳步。筆者曾經舉辦共編型網上百科編輯培訓工作坊,也招募過義工,但始終沒有人前來參加。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個人都可以共編百科,外人也可隨意抄錄作論文、報告或出書等,百科知識認受性因而降低,因而減少人們參與共編型網上百科的興致。

  到底什麼是維基百科?按照維基百科介紹:「維基百科(英語:Wikipedia, i/ˌwɪkᵻˈpiːdiə/ 或 i/ˌwɪkiˈpiːdiə/),是一個自由的網路百科全書,在一般情況下容許用戶編輯其任何條目。它是網路上最大型及最受大眾歡迎的參考工具書,並已列入十大最受歡迎的網站。當前維基百科是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營運。維基百科一字取自於本網站核心技術「Wiki」以及具有百科全書之意的「encyclopedia」共同創造出來的新混成詞「Wikipedia」。」其標語是自由的百科全書,中文維基百科的口號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人可編輯的自由百科全書。

  以上的種種內容,只是一些共編型網上百科公關宣傳的廣告說法。例如什麼自由、什麼最大型、什麼最受大眾歡迎等。再說,維基上編輯不是完全自由 ,這是由於維基百科刪除主義太嚴重,條目關注度定義也常引發許多爭議。所以會認為澳門維基媒體協會被維基媒體基金會撤銷所有權利和許可,並不是以後不能再作推廣和保存知識活動。維基百科只是推廣和保存知識其中辦法,並不是唯一辦法,可選擇其他方式繼續推廣和保存知識。

2017年7月28日星期五

如何做好文物建築保護

據報道:「廣東潮州網民昨天發帖稱,位於潮州市湘橋區磷溪鎮英山村的宋末名相陸秀夫陵園受破壞,包括香爐、石獅子等多處石構件被擊毀。潮州湘橋警方今天證實消息,警方稱目前已介入調查。網民發帖稱,昨天潮州湘橋區磷溪鎮英山村村民發現陸秀夫陵園受破壞,當地村委和陸氏宗親獲悉後馬上報警處理。據初步統計,作案者用鐵具重擊陵園裡面的石構件十五處。包括石獅六隻、碑記石兩塊、香爐兩個、石碑記亭柱石兩條、主墓抱石兩條。潮州市公安局湘橋分局指揮中心黃王楷表示,接報後,警方迅速展開偵查,現場勘察發現有部分香爐、石柱等石構件被破壞,警方現已成立工作組,進行後續保護工作。目前該案正在調查階段。」(《陸秀夫陵園遭破壞》,《澳門日報》,二零一七年七月二十四日)

陸秀夫陵園遭破壞的原因,首先可能是中國大陸部份人還沒有文物建築保護的意識,也可能是中國大陸部份人認為文物建築沒有保護價值。一些人可能認為文物建築只是一些碎石頭,任意如何破壞也一樣是碎石頭。換個角度談談澳門也有同樣情況,一些澳門市民由於不了解文物建築立面也是被保護部份,就利欄和舊城牆的舊立面遭到油漆塗抹翻新。

其次就是保護文物建築的中國大陸有關當局,並未有進行足夠的保護措施。從上面報道可見,廣東潮州網民在網上發帖反映,警方才發現包括石獅六隻、碑記石兩塊、香爐兩個、石碑記亭柱石兩條、主墓抱石兩條等十五處被擊毀。從微博截圖可見其破壞程度非常大。警方後來才迅速展開偵查,同時成立工作組進行後續保護工作。如果沒有網民反映情況,警方可能未必這麼快知道陸秀夫陵園遭破壞。換個角度談談澳門,澳門有專門的巡查員巡查文物建築保護情況。雖然澳門也有文物建築被人為破壞情況,但未至於中國大陸嚴重。

陸秀夫是什麼人?陸秀夫其實是一位南宋末期政治家,與文天祥和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陸秀夫後來將玉璽栓在趙昺身上,就背起年僅八歲的南宋幼帝趙昺跳海而死,南宋正式滅亡。可見陸秀夫不是奸臣,沒有理由遭到後世國人的怨恨。加上陸秀夫墓是後來者擴建為陵園,應該沒有什麼金銀珠寶陪葬,沒有理由陵園遭破壞是盜墓者所為。這可能是一些人一時貪玩而把文物建築破壞,所有破壞文物建築的行為都是不可取。

那麼如何做好文物保護?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應該以引導地教導市民認識文物保護意義,大於進行刑罰阻嚇。加重刑罰阻嚇只會令市民加深對文物的反感和怨恨,因而未能完全解決問題。其次就是要加強文物保護巡查工作,也可鼓勵市民積極舉報反映文物保護問題。

題外話,由筆者主編在二零一七年七月二十五日紀念澳門關閘事件六十五周年,推出《澳門關閘事件圖解+歷史資料匯編》電子書,以PDF形式放上網,免費給所有人下載。大家可查閱環球舊聞:世界老檔案頻道置頂帖子點擊有關超鏈結下載。

2017年7月20日星期四

簡評部份學者對澳門關閘事件評價

  在上一個星期的專欄文章提及,今年是發生於一九五二年的澳門關閘事件六十五周年紀念,但是社會上很少討論這件事件,學術討論也似乎比澳門「一二.三」事件少。故此搜尋有關學者對澳門關閘事件評價,實在似乎有點滄海遺珠。本文名次不分先後選擇其中四位,簡評他們對澳門關閘事件評價看法。

  來自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陳堅銘先生,在《國共在澳門的競逐 ──以「一二• 三事件」(1966-67 )為中心 - - 台灣國際研究學會》論文當中,指出:「這段時期北京當局與葡萄牙並無正式邦交,但是澳門與新中國接壤, 糧食和副食品多由廣東方面供應,這種現象形成一方肇生事端便容易引起雙方衝突。」由於中共政權當時和葡萄牙並無正式邦交,同時葡屬澳門與中共政權接壤,同時生活需求許多都要從廣東方面供應。在這個背景下,中共與澳葡雙方衝突是難免的。

  來自葡萄牙里斯本大學孔子學院院長費茂實(Moisés Silva Fernandes) 先生,在《澳門史新編──第一冊》當中文章《1952年關閘事件 —— 國際承諾與當地限制條件之間的衝突》,指出「在此事件之後,中國通過澳門的確破壞了幾個西方國家、葡萄牙中央政府和澳門政府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禁運的企圖。其次,澳門的華人—土生社團精英不僅僅鞏固,而且加強了他們在澳門以及在非正式雙邊關係方面的重要性。」費茂實先生點出了澳門關閘事件影響澳門和國際問題上的要點。衝突失敗的一方當然要付出代價。

  來自資深傳媒人、澳門電台資深編輯李福麟在《澳門四個半世紀》一書當中,指出「不過這些死傷數字,全是中共單方面發表,澳門政府從來沒有發表任何消息。」這可能是葡萄牙長時間推行新聞消息封鎖政策,澳葡在「一二• 三事件」期間也曾經進行新聞封鎖。所以有時當時外媒新聞報道澳葡情況未必與現實相符,例如沒有理由澳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還會消極防守。

  來自澳門葡籍華人、博士、新聞評論員、主持人、大學教授譚志強,在《澳門主權問題始末》一書當中指出:「在此次武裝衝突事件當中,由於中共和葡國沒有邦交,邊防軍也不承認葡方官員身份,葡方只有通過澳門華人代表何賢與中方溝通。何賢在此事件中,穿梭於關閘兩方之間,有時一天竟三上三落。最後中(共)葡雙方獲得妥協,何賢的聲望遂更高漲,甚至被一般華人稱為華人澳督。」從這件關閘事件看何賢,除了看到他處事能力非凡之外,談判能力也非凡。不過解決澳門關閘事件不只是何賢功勞,還有馬萬祺的副手輔助也必不可少。在這次事件過後,何賢與馬萬祺都成為了代表澳門華人的領袖,澳葡政府同時也對他們有一份尊重。

  查看許多曾經提及澳門關閘事件的澳門歷史書,大多數簡略介紹澳門關閘事件起因和過程、結果。至於中葡處理澳門關閘事件死傷情況,學者著作則沒有太多介紹和評論。這可能是由於社會上公開資料不多所致。
華僑日報, 1952-08-06

2017年7月13日星期四

澳門關閘事件發生歷史背景

今年是發生於一九五二年的澳門關閘事件六十五周年。但是社會上很少討論這件事件,既沒有學術討論也沒有紀念活動,公眾以至學術界人士對此事件的關注,明顯地比澳門「一二.三」事件更不重視。這可能是由於澳門歷史在社會教育的不足,許多年輕一代不認識當年這段的歷史。一些年長的長者,由於其他原因避免談及這些歷史問題。不過無論怎樣都好,要熱愛一個地方,必須了解一個地方風物和文史。
香港華僑日報, 1952-07-27

中葡之間衝突發生在於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參考引述老資料所載,索薩在一五五三年以假冒其他國家的名字請求通商,同時又請求借地晾晒。廣東海道副使汪柏因受賄,而默許葡萄牙人在澳門可以搭棚暫住。在一五五七年,葡萄牙人正式佔據澳門。一八八七年十二月,前澳門總督兼葡萄牙全權公使羅沙與清朝政府大臣多羅慶親王共同簽署有五十四項條款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其中在《中葡和好通商條約》第二條當中,中國承認葡萄牙佔領和管理澳門,而葡萄牙則承諾未經中國同意不可以轉讓澳門。以上這些歷史老資料,是記載葡萄牙在中國明清時期從爭取成為租借地至永居澳門的過程。

同時葡萄牙在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於界址問題上曾經與中方爭議不斷。葡萄牙曾經要求澳門邊界包括灣仔和大小橫琴部份,但中國始終不同意這個要求。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中華民國和葡萄牙正式簽署《中葡友好通商條約》,但是澳門地位和界址問題沒有被提及。在一九五二年七月的關閘事件當中,駐守擅自修建的崗亭的葡兵越過中國警戒線,並將關閘門外橫置在雙方哨位間的鐵絲障礙物「木馬」向前推移,因而發生中葡軍事衝突。這場中葡軍事衝突持續兩個月,在中葡方代表多次談判之後,到一九五二年八月葡方對事件公開登報道歉和賠償中國損失等之後,關閘事件才正式解決。

其實中葡之間在澳門關閘衝突,並不是只有一九五二年七月那一次。參考引述老資料所載,其中有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九日,在關閘發生過澳葡警察毆打單車工人朱文彬致死事件。其中還有一九五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在澳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邊界關閘附近發生過武裝對抗,並錯誤地也把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艘砲艇和澳門水警稽查隊一艘快艇捲入。感覺當時中葡並未完全解決問題,有關界址爭議問題不斷升溫,因而導致後來一九五二年七月,中葡在澳門關閘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

講開又講,將會在二零一七年七月二十五日紀念澳門關閘事件六十五周年,推出筆者主編《澳門關閘事件圖解+歷史資料匯編》的電子書,以PDF形式放上網,免費給所有人下載。電子書是由筆者一人親身資料搜集、資料整理、排版、繪圖、攝影、校對工作。內容包括澳門關閘事件形勢圖、澳門關閘事件簡介、澳門關閘事件大事記、澳門關閘事件報章縮微資料選輯、澳門關閘事件發生前後的部分社會和經濟情況比較一覽、澳門關閘事件主要發生部分地點一覽、 部份學者評價澳門關閘事件意見一覽。希望從圖表中認識澳門歷史。

2017年7月6日星期四

人民日報多次專訪馬萬祺記實

  馬萬祺在一九一九年十月二十一日生於廣東廣州,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澳門中華總商會永遠會長。他於二零一四年五月二十六日十八時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五歲。《人民日報》曾經有幾次專訪馬萬祺,由於文章篇幅所限,只選擇年份其中為一九八七年、一九九九年、二零零九年。人民日報歷次專訪馬萬祺的時代背景不同,馬萬祺他本人年紀也不同,記者所問馬萬祺專訪問題也不同。

  一九八七年三月廿六日的《人民日報》所載,馬萬祺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新聞題為《「大事,大好事!」——全國人大代表馬萬祺關於澳門問題一席談》。一九八七年正是時任趙紫陽總理在六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式上,宣佈中葡關於澳門問題談判已圓滿結束,兩國代表團草簽聯合聲明。這一次《人民日報》專訪,就是主要問馬萬祺關於澳門問題。他指出「澳門問題談判的圓滿結束,解決了中葡之間歷史上遺留的問題,不僅對澳門,在國際上都有重要和深遠的意義,為和平解決國際間的爭端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澳門問題的圓滿解決,符合中葡兩國人民的長遠利益,將使中葡友誼更加鞏固,更有利於發展和擴大兩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
網上圖片
馬萬祺所言甚是,確實聯合聲明草簽體現主權問題談判圓滿結束的成果,聯合聲明是基本法在港澳實施的基礎。難以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最近作出《中英聯合聲明》作為一個歷史文件,不具有任何現實意義的論調。聯合聲明如果只是歷史文件,為何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發言人最近指出聯合聲明仍在聯合國登記並繼續生效?為何港澳仍實行以聯合聲明為基礎而起草的基本法?為和平解決國際之間爭端樹立一個好榜樣,其中就是要堅守聯合聲明有關港澳問題決定,在港澳堅持落實基本法,堅持落實已故前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所提出「一國兩制、港(澳)人治港(澳)、高度自治」的方針,這樣才讓港澳維持繁榮穩定。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二日的《人民日報》所載,馬萬祺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新聞題為《正義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全國政協副主席、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萬祺訪談錄》。這一次《人民日報》專訪,就是主要問馬萬祺關於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炸中國使館。他最後奉勸「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不要太得意,靠導彈、炸彈侵略別國是沒有好下場的。正義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從專訪中可認識到馬萬祺的愛國熱情,也感受到美國經常當國際警察干涉別國內政,只會令到國際局勢更加不安穩。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七日的《人民日報》所載,馬萬祺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新聞題為《專訪馬萬祺:澳門翻開新篇章此時特別懷念鄧小平》。他說「在慶祝澳門回歸十周年之際,我特別懷念鄧小平先生,是他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才有了澳門的今天。我經歷了澳門回歸的各個歷程,許多歷史鏡頭仍然歷歷在目,恍如昨日。鄧小平的豐功偉績是我們澳門同胞永遠不能忘懷的。」

  的確,沒有鄧小平先生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就沒有今天中國港澳特區。已故前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在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於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其中指出「並不是我們參加談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領,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達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而且是個值得信任的國家,我們是講信用的,我們說話是算數的。」不過「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否在港澳圓滿落實,是一個關係到港澳未來發展的問題。貫徹落實中英、中葡聯合聲明和港澳基本法,港澳未來發展才有更好明天。

原圖出處:https://www.thestandnews.com/%E6%BE%B3%E9%96%80/%E9%A6%AC%E8%90%AC%E7%A5%BA-%E4%B8%80%E5%80%8B%E5%9B%9E%E6%AD%B8%E5%B0%8F%E7%AC%91%E8%A9%B1-%E4%B8%80%E9%A0%81%E6%BE%B3%E9%96%80%E5%A4%A7%E6%AD%B7%E5%8F%B2/

2017年6月29日星期四

回顧綠邨電台開台史

   按照香港《星島日報》於二零零一年四月十五日一則《綠邨七三八電台小歷史》報道所刊載,綠邨電台創辦於一九五零年,直到至今已有六十七年歷史。雖然綠邨電台和澳門電台曾停播,但綠邨電台的建台史長度屬於第二早,第一早屬於創辦於一九三三年的澳門電台。綠邨電台創辦人是澳門土生葡人羅保,他曾經在一九五二年協助處理關閘事件。綠邨電台也有曾經一段輝煌歷史,許多名人曾經主持節目,當時一些名編劇家南海十三郎、音樂家盧家熾及著名播音人李我等都是電台節目主持人。綠邨電台也曾經播賽狗節目而風靡港澳。後來電台發射塔在一九六二年建成﹐綠邨電台廣播覆蓋至中港及東南亞。

   可是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後期之後,情況就不太一樣。澳門「一二·三」事件爆發之後,按照老報紙所記載,一九六六年一二月三日至八日通宵廣播當時事件局勢情況。當時澳門華人代表何賢在一九六六年一二月三日也有去到綠邨電台,呼籲市民沒有事千萬不要外出。後來澳門「一二•三」事件以澳葡草簽答覆書和親台勢力被趕走而結束,但對當時綠邨電台也有一些影響。就是綠邨電台在香港六七暴動期間,曾被「澳門同胞支持港九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領導的「綠邨電台廣播組」接管,主要是要向澳門和香港地區播送與「反英抗暴」和中國內地「文化大革命」有關的政治宣傳消息。不過綠邨電台早在一九六七年六月被當時澳門左仔強奪,當時綠邨電台台長也表示遺憾。後來由於「綠邨電台廣播組」在一九六九年解散,綠邨電台從此以後改為純商業電台形式運作。澳門左仔當年非法強奪電台,嚴重破壞綠邨電台廣播電台自主權,也嚴重破壞社會治安。
圖片原出處:poetrypicture.leongsongfong.com

   現時的綠邨電台,按照香港《星島日報》一則《綠邨七三八電台小歷史》報道所刊載,「後於一九九四年﹐東方基金會收購綠邨電台及於年尾因技術改良問題而停播。現在的綠邨電台於二千年三月二十二日重新啟播﹐並正名為「綠邨七三八電台」﹐還遷址至澳門馬會大樓四樓。復播後的電台節目多元化﹐有資訊時事、音樂、文化、體育、直播賽馬賽狗及足球賽事等節目。電台同時亦保留有每星期八小時的葡語廣播﹐現時香港一些偏西或離島地區也可收聽得到。」後按維基百科指「二零一五年十一月起,使用FM99.5MHz廣播,由於使用低功率,大部分澳門地區接收不清晰,二十四小時全天候播放音樂。」


   綠邨電台最初期台址,按照香港《星島日報》於二零零一年四月十五日一則《綠邨七三八電台小歷史》報道所刊載「名為「綠邨」﹐皆因初期所選的台址﹐是被人稱為「綠邨」的俾利喇街及美副將馬路交界處的綠色洋房﹐故被人稱為「綠邨電台」。第二個台址就是在漁翁街附近,現在綠邨電台台址就是位於澳門賽馬會大樓四樓。綠邨電台雖然當年因技術改良問題而停播,現在綠邨電台在社會影響力也大不如前,但可取的是後來可以重新啟播後﹐曾經讓電台節目多元化。

2017年6月23日星期五

提高普通話教學比例引發爭議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有意提高普通話教學比例,引起社會上許多爭議。其爭議點在於從澳門教育暨青年局有意提高普通話教學比例問題上,提高普通話教學比例後會不會影響學生運用粵語能力?值不值得讓學生認識普通話?

  這些爭議點存在原因,首先在於一些市民對提高普通話教學比例的擔憂。為什麼形成一種擔憂?這是由於中國大陸大力推動以普通話上大中小學任何科目教程,其他地方語言的普及教育則長期忽視,同時扼殺其他地方語言的生存空間。一些市民因而認為在澳門提高普通話教學比例,扼殺其他地方語言生存空間的情況可能會嚴重過中國大陸。

  其次就是市民對特區政府和各公私立學校處理有關教育工作信心不足。雖然澳門當局官方教育指引,指出特區政府堅持粵語和普通話雙語教育並重為原則,同時各公私立學校自由辦學,公私立學校可以自由決定使用什麼辦法教學。但是可能讓外界難以保證公私立學校,能夠比例適當地進行粵普雙語並行教育。

  筆者都算是過來人,曾經接受普教中和粵教中,這是因為曾經長期於中國大陸生活。普教中和粵教中的主要區別,在於語言習慣的不同。始終感覺粵教中最親切,因為粵語屬於許多廣東、港澳等地人的第一語言。現時澳門約有四分之一學校使用普通話去教中文科,沒有必要再有意提高普通話教學比例。應該加強普通話教育的同時,同時也要加強粵語教育。

  對於完全支持提高普通話教學比例者的有關言論,筆者在本文想作一點回應。根據澳門《正報》所載,市民陳鳳 (青洲坊會副理事長) 出席澳廣視《澳門論壇》時同意和支持普通話教學。「我是中國人,我的母語是普通話。」陳鳳提出,身為中國人,為何不敢用普通話重點教學?並說:「講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雖然澳門青洲坊會副理事長陳鳳的愛國精神言語令人敬仰,可是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口頭說自己是中國人母語是普通話,為何她使用粵語表達這個意思出來?令人感覺澳門青洲坊會副理事長陳鳳說這些說話很假,難以證明她母語是普通話。另外講好普通話如何走遍天下都不怕?普通話在台灣稱為國語,在海外一些國家華人地區稱為華語,講好普通話暫時仍只是促進不同華人之間的溝通,講好英文才可以算是走遍天下。

  另外根據澳門《正報》所載,社會綜合研究學會會長葛萬金出席澳廣視《澳門論壇》時表示,澳門要成為國際城市,學習更多語言是好事。並指出,很多外國人都學普通話。對於有人反對普通話,他說:「臨近立法會選舉,很多人拿小題目炒作,這是我們原諒、明白的。」大家應該要理解,推廣普通話影響社會的問題絕對不是小題目。接近澳門的廣東廣州,曾經就粵語存廢問題引起一場風波。難以相信粵語生存空間存廢屬於小題目。同時提高普通話教學比例爭議,在澳門是一直存在的社會話題。絕對不是臨近立法會選舉,才有人去拿來做小題目炒作的話題。

2017年6月15日星期四

檢討文化局心水書房社會效益

圖:澳門公共圖書館
按照澳門公共圖書館官方網站一則通告所載,「為配合南灣.雅文湖畔文創商舖公開招標,文化局澳門公共圖書館轄下心水書房將於七月一日起結束服務,最後服務日為六月三十日。『好書交換計分咭』亦於七月一日起失效,歡迎市民在服務結束前使用『好書交換計分咭』。」
  這澳門公共圖書館官方網站一則通告,指出文化局為配合南灣.雅文湖畔文創商舖公開招標的工作,澳門公共圖書館轄下心水書房就會即將於七月一日起結束服務。在政府通告當中,明確寫著服務結束。換句話說文創商舖公開招標後,文化局可能未必在同一地點繼續創設心水書房。心水書房若果是永遠結束,這其實是愛書人的損失,這是由於愛書人失去了一個讀書空間。希望能夠繼續舉辦同類型讀書活動。
  心水書房結束原因,可能不只是於南灣.雅文湖畔文創商舖公開招標,也可能是社會效益不大。社會效益不大,可能存在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就是宣傳工作做得不足。相信一些市民不知道心水書房的存在,這是由於宣傳廣告不足。有關心水書房的廣告,似乎只在與文化局有關網站上找到,其他網站和一些實體報刊、電視台電台等地方找不到。不相信管理文化的當局,沒有足夠資源宣傳心水書房。應該投放更多資源宣傳推廣,若許能吸引更多市民參與其中。
  其次就是地點選擇不太妥當。相信一些市民不知道心水書房的地址在哪裡?加上南灣.雅文湖畔一帶,或者不是市民和遊客常去的地方。這樣自然讓愛書之人,感覺活動地點有些不方便。應該在澳門不同堂區設置心水書房,心水書房使用地方可以不用太大,最主要方便市民參與該活動就足夠。
  第三就是澳門還沒有太多良好閱讀氣氛。沒有良好閱讀氣氛,自然就沒有市民有興趣前往有關書籍的地方享受知識。沒有良好閱讀氣氛,這應該是社會效益不大最主要原因。也許當局應該以提高市民閱讀興趣的主要工作為先,其次就是完善文化設施。這是因為文化設施若果辦得非常完美和漂亮都好,最後都是沒有太多市民願意前往使用,這樣只會浪費公帑資源。
  雖然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上任已兩三年,一些市民稱呼他為譚超人,也有些市民批評他好大喜功,也批評他對文物破壞。不過他對於澳門文化設施提升工作的重視,大家應該能夠共睹。例如南灣.雅文湖畔文創商舖、澳門公共圖書館合併等措施。但是提升澳門文化設施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完全可以提升完善。推行政策措施,應該多廣泛聽取各界不同意見之餘,同時借鑒不同地方的做法。例如心水書房是否繼續辦,還有如何辦得更好等,值得大家廣泛地去討論。

2017年6月10日星期六

評葡萄牙在二戰後對澳門政策

雖然澳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日本沒有直接佔領澳門。可是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難民不斷湧入澳門,因而令澳門社會、經濟等有一定的影響。澳門同胞在抗日年代同時還作為一種力量,聲援當時中國大陸人和香港人抗日。葡萄牙當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如何對待澳門,這應該是筆者感到有興趣的地方。最近在老報紙當中,找尋到這方面的相關老資料。值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1950年新馬路。(網上照片 攝影:李玉田)
按照新加坡《南洋商报》在一九五一年七月十八日,新聞標題為《澳門準備不設防/求在三次大戰中獨善其身》。該新聞總共分為五大節,每一節都有一個小標題。該新聞首先作一個港澳情況的比較,新聞標題就是「象徵的軍隊」。認為澳門被葡萄牙政府佔領四百多年,港澳距離不算遠,但港澳兩地駐軍形式不一樣,香港駐軍著重於積極方面的備戰,澳門駐軍則只是消極方面的象徵形式化。香港由於曾被戰火影響,戰後因而保持警惕。至於澳門駐軍為何消極方面的象徵形式化,在該新聞文章後面提出有關質疑和解說。

該新聞第二大節新聞標題就是「不開罪政策」。該新聞報道其中指「澳門流傳過一個笑話,如果中共下令進攻澳門,那麼一小時以後,就能夠完成佔領的軍事行動。在這種防禦力量過份低弱的今天,澳門政府難道沒有設法鞏固自己嗎?那也不是,澳門正在防備戰爭中,但只是消極防備罷了。」由於澳葡當時消極防備,澳葡在「一二.三事件」當中輕易被中共軍事包圍,最終澳葡作道歉和賠償。難以相信當時中共使用一小時就可進攻佔領澳門是屬於笑話。

該新聞第三大節新聞標題就是「不設防傳說」。該新聞報道其中指「五月初,澳門流傳著一個有關戰爭與和平的故事,澳門將會宣佈成為不設防城市,希望藉此在未來美蘇為首的大戰中,澳門脫離了戰火的恐怖。」據說聯合國紅十字會發動這個不設防城市工作,聯合國紅十字會準備在澳門成立總站,以應付未來大戰。同時,流出當時中共政府同情澳門劃為難民區的建議流言。這些說法由於只是流傳的傳聞和流言,本文就不作認真考究。不過未來人事變化多樣,難以保證一個地區形勢如何發展。這麼快就設定一個地區完全安全,就安排設立所謂總部,只會令人感覺預算太早。

新加坡《南洋商报》在一九五一年七月十八日,
《澳門準備不設防/求在三次大戰中獨善其身》。
該新聞第四大節新聞標題就是「想保持中立」。該新聞報道其中指澳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日本沒有直接佔領澳門,這是由於葡萄牙宣佈中立,但葡萄牙作出「君子政策」不開罪日本。這樣可見當時澳門人生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絕對不是完全沒有影響。葡萄牙作出「君子政策」不敢開罪日本,自然許多政策措施向日本讓步。最直接影響的自然當時生活在澳門的老百姓。

最後該新聞第五大節新聞標題則是介紹「澳門的現狀」。該新聞報導其中指「澳門政府正在為不設防城市而努力,葡萄牙人榮幸歷史的重演:不受任何軍隊的佔領,但是歷史會不會重演呢?北京才能答覆。」北京才能答覆歷史會不會重演一句,這句話說得很真實。北京才能答覆原因,應該在於當時中共政府軍事力量日益強大。當時葡萄牙人還幻想歷史會不會重演,令人感覺太過於脫離現實,也過於安於現狀。

2017年6月1日星期四

香港六七暴動爆發初期與澳門

  自從香港左派在一九六七年五月爆發暴動後,當時澳門親中共的各界紛紛成立鬥委會、集會和遊行聲援香港左派,去反對港英政府。本文就從老報紙當中,簡單評述香港六七暴動初期與澳門的情況。
香港左派在一九六七年五月爆發暴動後,澳門陸續有親中共各大社團學校開會聲討港英。一九六七年五月十日,澳門工聯開會通過代表澳門工人發表聲明,最堅決支持港九膠業工人反迫害鬥爭。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二日,同善堂小學、銀業小學、婦校教職員工、澳門中華教育會等辦座談會聲討港英政府。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六日,澳門十月初五街坊眾開會聲討港英。廣大師生開會聲討港英。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五日,澳門宗親會和同鄉會辦座談會支持港胞聲討港英政府。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八日,澳門濠江中學舉行家長座談會支持港胞聲討港英政府。
1967522澳門市民
澳門親中共各大社團學校開會聲討事件或聲援香港,在中國「文化大革命」之後,成為了一種畸形社會常態。雖然反對港英作用不完全大,不過都鼓勵當時街坊許多人認識事件。雖然鼓勵當時街坊許多人認識事件是好事,不過令人感到可惜的是當時放出資訊太過於片面和偏激,因而令許多人主動參與鬥爭當中。

同時也陸續有親中共各大社團學校成立支委會聲討港英。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三日,澳門各界同胞支援港九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成立,發表告澳門同胞書。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四日,澳門街坊福利會成立支委會。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五日,澳門工商會成立支委會,馬萬祺致詞。鏡湖員工學生成立支委會。菜聯學生成立支委會。中華教育會成立支委會。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八日,澳門中華醫學會成立支委會。除此之外,澳門陸續有各大社團學校寫信給報社聲討港英。
香港工商日報, 1967-05-21
大公報, 1967-05-22
來自當時澳門各界成立所謂支委會,其實是為了支持港九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這其實是一個臨時組織,建立支委會主要目的應該是為反對港英迫害,而創設一個社團平台。這是由於澳門「一二.三」事件後,澳葡被迫讓步,親台社團被趕走,因而左派成立什麼類型社團也沒有其他立場的人反對和質疑。

196762市民日報
當時澳門親中共的各界除了成立支委會和開會、寫信給報社聲討港英之外,還有集會和遊行。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二日,澳門同胞在英駐澳機構抗議港英當局。英國駐澳門領事艾安時被左派份子強迫唸「毛語錄」。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七日,澳門新聞界集會聲討港英。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九日,澳門的士司機舉行示威行動。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一日,澳門各界舉行萬人反英大會和大遊行。澳門工聯理事長粱培講話。工人代表梁淑儀講話。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七日,澳門英國領事被辱。英國報紙指出係紅衛兵所為。一九六七年五月三十一日,英駐澳門領事署宣佈關閉領事撤離抵港,同日澳門左派人士再示威。
1967524市民日報

在香港六七暴動初期在澳門較大被影響的團體,應該是英國駐澳門領事署。澳門左派反對港英政府,首當其衝就是要反對英國駐澳門領事館人員。最終英駐澳門領事署宣佈關閉領事,撤離澳門而抵達香港。澳門左派的當時所為,影響外國人對澳門華人的印象。雖然對英國駐澳門領事署有意見可提出抗議,但「文化大革命」形式解決問題,只會令社會更為分化和混亂。


2017年5月26日星期五

談澳門各界回應中國八九北京學運歷次遊行

中國大陸在一九八九年發生北京學生運動,這個學生運動當時波及全國多個省市。同一時間澳門各界與港台各界一樣,舉行許多聲援中國八九北京學運的活動。遊行是澳門聲援中國八九北京學運的活動其中一種。本文就從多間報社老報紙當中,去探究澳門各界回應中國八九北京學運的歷次遊行。
圖:澳門日報1989.5.20
澳門各界回應中國八九北京學運的歷次遊行,主要集中在一九八九年的五月和六月,以五月較多。一九八九年五月四日,東大學生關注北京學運小組發起在中區遊行,共有一百二十名東大學生參加,並到新華社澳門分社遞交致中國國務院公開信。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東亞大學師生環市遊行,東亞大學學生在遊行後到新華社澳門分社靜坐、募捐、簽名等運動,聲援北京學運。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日,九號風球下如期舉行聲援中國學運聯委會發起的「救命救國救中華」大遊行,兩萬人冒狂風暴雨參加。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二日,下午再有五萬名澳門市民參加遊行示威。

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三日,澳門中華教育會發起「澳門各界支持北京學生愛國民主運動大遊行」,超過十萬人參加遊行示威,包括七十多個社團學校,新華社和中國旅行社員工。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凌晨四點,百多部夜班的士在綜藝館集合,舉行環市大遊行。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八日,響應全球華人民主運動大遊行,五萬澳門市民在大三巴牌坊參與由澳門聲援中國學運聯委會大集會。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十七萬人參加下午舉行的大示威遊行,不少中共機構和中資機構也參與遊行。在示威遊行中焚燒鄧小平、李鵬、楊尚昆的假人像,沿途高呼「打倒李鵬」、「李鵬下台」等口號。一九九一年六月,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舉行「六四」兩週年紀念大遊行。

從以上資料可見,澳門當時天氣暗天有雨有颱風,但是澳門各界遊行回應中國八九北京學運的時間,示威遊行每一次也超過一萬人。另外赴葡就讀澳門學生,在葡遊行支持學運。赴中國大陸就讀澳門學生,也在當地遊行支持學運。這體現了當時許多澳門人,被中國大陸學生愛國熱情行動所感動,同時也有民主中國夢的同一理想。當時更難得的是,曾經參與澳門「一二.三」事件的親共傳統社團,還有一些當時在澳門的中共機構和中資機構也參與遊行,也大力聲援中國八九北京學運。中國八九北京學運被鎮壓後,他們也積極地聲討北京政府的血腥鎮壓。可惜的是中國八九北京學運被鎮壓一個月後,多數曾經聲援中國八九北京學運的親共傳統社團立刻轉軚,還認為當時是不清楚實際情況才支持中國大陸學生云云。其實當時澳門訊息傳播沒有想像中落後,加上親共傳統社團接受訊息渠道應該比一般市民多,換句話說沒有可能不清楚當時實際情況是如何,不清楚當時實際情況的說法這可能是借口。

澳門各界回應中國八九北京學運的歷次遊行路線,按照一九八零年代老報紙所載,多數在大三巴牌坊或附近出發,有些在工人球場出發,途經塔石、新橋、沙梨頭、新馬路,最後到達當時位於新馬路的新華社澳門分社。有一些遊行路線還有經過祐漢、高士德、台山、筷子基、青洲等地。可見當時澳門市民遊行路線的制訂較現在自由。澳門回歸後,澳門市民遊行路線不能再通過沙梨頭,再經過新馬路去到政府總部,只限制一條遊行路線是一個遺憾。

澳門各界回應中國八九北京學運的歷次遊行當中,也有一些趣聞軼事。按照老報紙所載,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八日,東亞大學學生在遊行後到新華社澳門分社靜坐,聲援北京學運。引起廣大市民響應,向東亞大學學生贈送飲料和食品。新華社澳門分社同人對東亞大學學生靜坐表示同情,在門前放置電話和茶水給東亞大學學生。新華社澳門分社社長周鼎多次到門外慰問學生。胡厚誠和曾偉賢觀看標語。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日,九號風球下如期舉行聲援中國學運聯委會發起的「救命救國救中華」大遊行,兩萬人冒狂風暴雨參加。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二日,一名二十多歲姓鄭的遊行青年因大唱反調高叫「李鵬萬歲」,被打傷眼。從以上資料可見,令人感覺難得的是當時新華社澳門分社社長周鼎肯主動出來慰問學生,令人震驚的是狂風暴雨也有兩萬人參加大遊行,令人奇怪的是竟然有遊行青年大唱反調被人打傷。從老報紙當中,可感受到當時澳門各界回應中國八九北京學運這段歷史,也有點趣味性。

2017年5月19日星期五

民間本土文史研究進路難 資源不足缺乏交流是硬傷

近日有個名為香港歷史的facebook專頁,該專頁管理員忽然在其專頁發出一個向大家告别的通告。該通告指該專頁管理員在二零一二年一個人親手打理至今,自從建立該專頁後認識許多文化歷史專家,也搜集許多文獻,撰寫許多有關香港歷史研究文章,發佈在其名為香港歴史的facebook專頁上。不過該專頁管理員則感嘆寫這麼多文史資料評論,則被一些人指責該專頁立場是親共的香港藍絲,而令到該香港歷史專頁管理員意志消沉,而決定出通告第二天晚上永久關閉該facebook專頁,而相應的博格也不再對外開放。
  後來許多支持這個香港歷史facebook專頁的網友,則去到該專頁留言,有些網友說難得有熱心網友推廣本土歷史,這種現象不常見。有些網友勸說該專頁管理員可暫停更新,保留頁面讓大眾查閱。筆者也曾經在這專頁留言勸說,指出筆者現在做兩個文史facebook專頁也是親力親為,有支持的網友,也有反對提出質疑的網友。同時指出要堅持自己理想,讓其他人隨便去說,珍惜五千多名曾經讚好的網友支持。可惜事與願違,香港歷史facebook專頁管理員不聽許多網友的挽留勸說,堅決結束關閉該專頁,還把所有珍貴香港歷史資料刪除。
  雖然名為香港歴史的facebook專頁,現在已關閉一段時間。筆者尊重他的決定,也感到惋惜。不過同時感同身受,因而撰寫本文說出自己的感受。業餘本土文史研究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因為當所有人普及認識本土文史,才知道自己根在哪裡?
  為何社會各界應多體諒支持業餘本土文史研究者工作?首先業餘本土文史研究者屬於弱勢群體。資源不足,缺錢欠勢,就是當前的狀況。由於業餘研究,親力親為去找尋資料,親力親為去視察主要研究的地域。道出這種情況,絕對不是希望外界可憐,而是希望大家體諒業餘本土文史研究者對本土歷史的研究付出。
  業餘本土文史研究者親力親為的原因,或者自己才知道研究資料的數量需要多少,又或者研究不想受他人和社會團體完全影響。業餘本土文史研究者的研究和收集歷史資料方向,多數比官方和大學研究要廣、要多。這體現業餘本土文史研究者研究自由度之廣,還體現研究之認真。由於個人親力親為而工作能力有限,故此希望負責相同類型網絡專頁,或者研究相同興趣業餘研究者,應該互相溝通交流和合作,共同面對及解決所有困難問題。
  為何一些網友對業餘本土文史研究者提出質疑、反對、批判?這可能是業餘本土文史研究者由於知識了解不足而出現錯漏,或者有獨特見解引起外界爭議。一些熱心網友會主動向你指正,不過也難免有一些網友有心為難你令你難堪。那麼業餘本土文史研究者如何面對這些壓力?其實應該平常心去面對,資料整理和研究難免有錯漏,如網友指出自己的確有錯就虛心受教。如有人有心為難你,也不要特別去計較。因為如果你個人和相關facebook專頁沒有任何影響力,那些人就不會去你管理的地方嘲笑或搗蛋。

2017年5月10日星期三

北約轟炸中國駐南大使館事件 粤港澳遊行集會聱討媒體抨擊


一九九九年五月八日,北約組織五枚飛彈擊中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炸死使館三名中國記者,引起雙方國際關係緊張。全國各地有不同的示威活動,穗港澳也不例外。

其實北約組織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參考維基百科所載:「一九九九年當地時間五月七日夜間,北京時間五月八日上午五時左右,北約的美國B-2轟炸機在這場未經聯合國授權的轟炸中投擲三枚精確制導炸彈(JDAM),擊中了位於南斯拉夫塞爾維亞貝爾格勒新貝爾格勒櫻花路三號的中國駐南大使館。當場炸死新華社記者邵雲環、《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和朱穎,炸傷數十人,造成大使館建築的嚴重損毀。其中一枚JDAM未當場爆炸,直到五年後才由塞爾維亞方面取出銷毀。」從以上網上百科記錄可見,這件事件令到無辜中國百姓死亡,同時觸發外交風波。至於北約組織轟炸目的和中國官方公佈死亡人數,則遭到境外許多媒體的質疑,同時引發許多陰謀論。由於知悉資料尚算不多,而未能深入探討事件奧秘。

首先談談廣州如何回應,廣州如其他中國大陸城市一樣,連續幾天當中有幾場反美示威。還記得當時兒時記憶,當時除了廣州市民上街示威反美之外,廣州當地電視台也播放當年抗美援朝的中國電影,同時電視台也插播藍色畫面和白色字幕的示威字幕。當時兒時就讀的小學,也舉行集會聲討美國。最記得有位老師,向全校師生面前含淚讀誦聲討書。

再談談澳門如何回應。澳門當時雖然還有半年,還有二百多天才主權回歸中國,許多當時澳門華人百姓非常關注這件事件。按照《澳門日報》當時所載,當時澳門所有新聞從業人員協會發表聲明譴責事件,他們都對美國傷害無辜新聞同業表示憤慨。當時澳門各大傳媒出社論譴責事件。當時澳門中華教育會、澳門學生聯合會、澳門歸僑總會、澳門福建同鄉總會、澳門南安同鄉會發表聲明譴責事件。馬萬祺、何厚鏵、潘漢榮、區宗傑、何錦霞等澳門名人表態譴責事件。澳門當時一些親中的機構和團體,舉辦一些示威和聲討集會。當時部分澳門大學的學生也不例外,他們拿著示威標語橫額到噴水池等地進行遊行和集會。令人意外的是澳門大學學生拿著示威標語,竟然是簡體字書寫。作為華人應該堅持傳承文字傳統寫正體字。

最後談談香港如何回應,按照《澳門日報》當時所載,香港當時一些親中的團體和媒體,也舉辦一些示威和集會,香港工聯會發表三點嚴正聲明譴責事件,時任香港特首董建華也表示震驚。當時香港各大傳媒出社論譴責事件。香港示威活動與中國大陸城市、澳門,沒有特別大的差別。

不過九九年對北約轟炸華駐南斯拉夫使館,仍存在許多爭議。中國方面認為這是蓄意轟炸,北約則解釋這是誤炸,原因是使用一份美國中央情報局過時地圖。從以上可見中國和美國各執一見,事件影響中美關係之餘,也破壞兩地人民的感情。可惜過這麼多年,現在沒有太多人提起這件事。我們不應該忘記歷史,應該以史為鑒。


2017年5月4日星期四

羅恩惠拍制記錄片讓港人反思六七暴動 聖若瑟學生批鬥老師事件反映澳左橫蠻(附原版報道)

  在今年的五月份起是香港發生六七暴動的五十周年。香港一些人士舉辦紀念活動。例如由新聞紀錄片導演兼監製羅恩惠製作的《消失的檔案》,就在全香港社區巡迴放映;一些香港報紙雜誌等媒介,也製作新聞專題紀念香港曾經發生六七暴動這一歷史事件。筆者近來也不例外,在網上免費推出《澳門「一二.三」事件圖解+歷史資料匯編》電子書。

澳門「一二.三」事件在香港六七暴動五十周年值得一提,這是由於澳門「一二.三」事件是香港六七暴動重要的歷史背景。當時香港左派在澳門「一二.三」事件期間,來到澳門學習澳門左派的鬥爭經驗。當時澳門左派的鬥爭成功,也鼓舞香港左派對港英進行鬥爭。筆者在五月起定期或不定期,從老報紙當中認識和評論香港六七暴動與澳門,或者澳門一九六七年的歷史事情。撰寫這些文章希望認識更多自己生活地方,同時能借古鑒今。

澳門自從一九六七年四月文多夫婦事件後,雖然暫時沒有特別影響大的社會事件,但教育界方面出現一些爭議之事。例如,根據澳門《市民日報》在一九六七年五月八日報道,當時澳門聖約瑟中學左傾學生向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投訴,清算林老師。報道指:「在天主教會學校讀書的青年和全澳同胞一樣熱愛毛主席,熱愛祖國,他們配戴毛主席章,高唱革命歌曲,熱情地參加愛國活動,然而他們的愛國行動,卻遭受到長期潛伏在校內美蔣份子,反動教師的粗暴鎮壓。最近聖約瑟的愛國同學不怕威嚇。澳門中華學生聯合會憤怒地控訴該校教師,蔣美份子林老師(原文是中文全名)壓制他們熱愛毛主席,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罪行。」
1967.5.8澳門市民日報
澳門聖約瑟中學左傾學生向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投訴林老師後,濠江中學紅鷹社學生在一九六七年五月八日於澳門《市民日報》投來論,支持聖若瑟中學左傾學生。澳門《市民日報》在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四日刊登當時銀業小學全體教職工來論《聖若瑟中學反動當局十大罪狀》文章,他們指出十大罪狀內容大概都是不允許該中學左傾學生參與當時所謂愛國行動和被指進行反動教育等。可見當年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濠江中學紅鷹社學生和銀業小學全體教職工也有其中出來聲援澳門聖約瑟中學左傾學生。

1967.5.9澳門市民日報
由於可引用的歷史資料不多,事件對錯就不多作仔細評論。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言論和思想自由空間,應該彼此平和互動互利構建與維持,而不是一方壓制另一方。一方若壓制另一方,只會把事件作錯誤的解讀;其次由於當時澳門左派勢力很大,許多報刊雜誌等媒介都向澳門左派讓步,這是由於受當時局勢制約的緣故。同時中學生登報清算老師,不是值得推廣的行為。師生有意見和信仰分歧其實很正常,彼此應多交流溝通團結斷除分歧。事情未能完滿解決原因,這也是由於當時局勢緣故。當時局勢就是當時澳門左派受中國「文化大革命」運動影響,他們處理許多問題都以中國「文化大革命」運動方式解決。


近年來在網上發現一個怪現象,一些人會認為提及和評論當年今日歷史,就即刻認為你「抽水」傷害他人,要求你刪除相關貼文,個人情感地不允許任何人提及和評論當年今日歷史,這完全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如果所有提及回顧和評論歷史屬於搞事而加以言行制止的話,可能所有新聞歷史匯編例如各大報刊雜誌電視台每年大事回顧新聞專題不能製作,可能各大報刊雜誌新聞和歷史評論不能刊登等,這樣會影響個人和團體言論自由的表達。雖然筆者也認同提及和評論歷史要有度,絕對不能過度渲染。同時希望可以尊重其他人發言評論的前提下,有禮地對有關評論觀點進行反駁。而不是在個人情感上見到你提及有關事件,就制止你要求你刪除有關文章和圖像,不允許對有關事件作任何提及和評論。
1967.5.14澳門市民日報

2017年4月27日星期四

論康乃馨革命對澳門有哪些影響(附報章原版報道)

參考《澳門百科全書》大事記所記載,里斯本在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五日發生「四·二五革命」,又稱「石竹花革命」和「康乃馨革命」,鮮花象徵葡萄牙新時代開始,葡萄牙政權更迭,新政府宣佈澳門不是屬於殖民地,而是屬於葡萄牙管理的中國領土。英國廣播公司把消息傳到澳門,但傳播界沒有立即確認。里斯本的軍事政變導致葡海外帝國的非殖民化,但澳門暫時保持現狀。今年二零一七年的四月二十五日,正是葡萄牙康乃馨革命四十三周年。在本星期就撰寫文章,深入地探討當時康乃馨革命發生後對澳門有哪些影響。以下本人表達意見未必完全正確,祈望更多曾經歷這事件的人可以親自口述指正。

1974426澳門市民日報
當時康乃馨革命對澳門有沒有直接影響?按照老報紙所記載,當時的澳門風平浪靜。香港《工商晚報》一九七四年四月廿六日報道標題為《澳門寧靜如常》,「雖然葡萄牙本土陸軍發動政變成功,但其在遠東的屬地澳門市面卻一切寧靜如常」。澳門《市民日報》一九七四年四月廿六日報道標題為《葡國發生政變澳門情況如常╱澳門與里斯本電話電訊未受影響╱政府秘書長曾接受本報記者訪問》。從觀察港澳老報紙報道內容,可見當時澳門情況寧靜如常的程度,在澳門周圍都可見到葡兵在街上輕鬆走動,許多博彩場所都如常對外開放,香港華人基督教傳道部在一九七四年四月廿八日到澳門舉行聯誼退修。

1974427澳門市民日報
澳門《市民日報》報道標題指出澳門與里斯本電話電訊未受影響,但是香港《工商日報》一九七四年四月廿六日則指「澳門昨日掛住葡京長途電話則整日不通,而拍發往葡京電報,雖然電報局照收,但據報未能發出,澳門電報局方面,昨晚在答覆記者詢問時,僅答以葡京發來的電報正常,但事實上,澳門與葡京方面,電話電訊幾陷於斷絕。」同時里斯本的電台在澳門無法收聽。澳門《市民日報》一九七四年四月廿六日報載標題為《澳門昨日已無法收聽里斯本電台短波廣播》。如果澳門與葡京方面電話電訊幾陷於斷絕,也無法收聽里斯本電台短波廣播,當時報道標題就不應該完全肯定電話電訊未受影響。所以有時接受新聞訊息和研究歷史,絕對不能只接受單一訊息而決定問題對錯。

為何葡萄牙發生政變後的澳門寧靜如常?香港《工商晚報》一九七四年四月廿六日指出,傳聞時任澳門總督嘉樂庇和陸軍司令波士上校均屬參與康乃馨革命的葡萄牙第五兵團成員。但是另外一項消息來源則否定這個說法。雖然這個說法只是傳聞,不過原因可能是澳葡官方(香港《工商日報》一九七四年四月廿六日載時任澳門總督嘉樂庇和陸軍司令波士上校、澳門政府新聞廳隻字不提)和葡文傳播界(施白蒂編《澳門編年史(二十世紀) 一九五零-一九八八》:BCC把消息傳到澳門,但傳播界沒有立即確認)保持沉默。由於澳葡官方和葡文傳播界的低調處理,雖然當時一些澳門市民也關注這事件,但是未至於社會動盪。

1974430澳門市民日報
時任葡萄牙總統阿梅里科·托馬斯和總理馬爾塞洛·達斯內維斯·阿爾維斯·卡丹奴的命運,還有時任澳門總督嘉樂庇的命運到底如何?按照澳門《市民日報》一九七四年四月廿六日報載,時任葡萄牙總統和總理在康乃馨革命被包圍一個軍營內,叛軍要兩人投降,否則可能被槍殺。時任葡萄牙總統和總理有說康乃馨革命後逃往巴西定居,直至離世也沒有回到葡萄牙。不過時任澳門總督嘉樂庇職位不變。澳門《市民日報》一九七四年四月三十日報載,標題為《澳督昨在立法會上宣佈╱接獲海外部電╱繼續留任總督╱何賢致詞欣聞總督留任十分高興╱立法會致電向葡國新政府致敬》。時任澳門總督嘉樂庇雖然當時得到何賢致詞歡迎他留任,可是他在同年結束澳門總督任期返回葡萄牙,由李安道繼任澳門總督。

雖然葡萄牙康乃馨革命沒有直接影響當時澳門社會太多,但是影響了澳門未來發展前路,這是由於葡萄牙新政府改變了海外殖民地的管治政策,改變對中國兩岸政府關係問題處理辦法,改變了對澳門主權的態度,也影響澳門政制轉變。令人難以想像的是,時任澳門總督嘉樂庇在一九七四年五月十四日,於立法會聲稱葡新政治秩序對澳門前途沒有任何影響(《澳門百科全書》大事記),這可能是時任澳門總督嘉樂庇錯估澳門未來的發展形勢,因而作出錯誤判斷。葡萄牙康乃馨革命應該是人們認識澳門現代歷史的重要環節,值得推廣更多澳門人去認識這段歷史。
1974510澳門市民日報



1974515澳門市民日報




葡萄牙《葡京日報》(Diário de Lisboa)1974.5.2頭版  葡萄牙人民在慶祝康乃馨革命後第一個國際勞動節。